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春游蜀国—(3)遗憾乐山
不知何时,与可爱的儿子相约,世界双遗产走起。因而,双遗产的旅游成了我们的首选。乐山大佛自然也在其中。
行程已确定,先坐船看大佛,之后再上佛山。
沿着江边的美景。
一路走过去。
我们的游船,有点破旧,有点失望。
旅游中,看到很多这样的家庭,文化之旅,当从孩子做起。
春风习习,江水湍急。
船行驶至大佛前。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这是卧佛,原来就是山体的连接。
江边春色。
准备上岸,上山看大佛去了!
又是双遗产,中国文化的骄傲!
进山门,漂亮的佛字。
登高才有美景,
山路蜿蜒。
山体上,名家的题词。
亭中休闲人。
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好长的队呀!问询执勤的武警战士,得知,排队需两个多小时!这队还排吗?
休息的老人家。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居高临下,俯瞰江边景色
队伍下行的很缓慢。
人头攒动的参观队列。
还下去吗?
还排队吗?僧人也在斟酌?
看来是只能放弃了!俯视了大佛,只是没有仰视。决定后的遗憾没有如果!
美不胜收的江景。
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问陶)在《嘉定舟中》云:“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谖抱郭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平羌江水绿迢遥,梦冷峨眉雪未消。爱看汉嘉山万迭,一山奇处一停桡。”将乐山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山顶上莲花白玉标志。
千年名刹凌云寺。
凌云寺是大自然奇景和人类杰作的奇妙和谐组合。天造妙景,彰大自然之奇美;千年古寺,显佛文化之深邃。
因寺前三江交汇的临江峭壁上,凿造有世界之最的弥勒佛坐像,人们将乐山大佛作为了凌云寺的象征、标志,所以普遍称乐山凌云寺为乐山大佛寺,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乐山大佛。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嘉定州志》称“凌云寺在凌云山,一名大佛寺”。凌云寺也因高僧海通禅师首倡修建乐山大佛,更加名声显著。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
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的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似。
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四处眺望。登临塔顶,视野开阔,东面山峦重叠,气势雄伟;南面可见藏经楼、东坡楼;西面江水似天外泻来,三峨如舟浮云海;北面鸟瞰乐山全城,如一只展翅彩风俯卧在绿波之上。真是东西南北,气象万千。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如今,灵宝塔已成为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
清人有诗:秘开灵宝擘云根,三水交投万马奔。光相婆罗坪外见,诸峰罗列此峰尊。”塔身每层四角各悬挂塔铃一个,微风徐来,铃声四起,悠扬悦耳令人心旷神怡。
灵宝塔在以后岁月逐渐取代乐山大佛,成为南丝路三江航道嘉州段上一个重要的“导航塔”,千百年来为我国古代川江水运,作出巨大贡献,并见证了南方丝路的兴衰。
无处不是景。
注易洞—公元15世纪存在。
下山了!
一路收揽春色。
享受美景。
感受大自然。
乐山再见了!明天都江堰青城山走起。
今日行走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