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王昭君怀抱的是琵琶吗?在这里可以看到从没有见过的乐器
王昭君怀抱的是琵琶吗?在这里可以看到从没有见过的乐器
作者/孙树恒
哈斯巴更是世界乐器收藏家,中国摄协会员,哈斯巴更草原丝路音乐艺术馆馆长。他历经三十年的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艺术馆试运行了,是全国首家以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命名的艺术门类展示馆,分门别类收藏了国内外各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藏品3万余件,其中,古老乐器4000多件。我最近去参观了,看到了从没有看见过 的乐器,乐器的样式丰富多彩,每一种乐器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故事,令我震撼。
一、火不思
在艺术馆里有一座王昭君的木雕,王昭君怀抱的是琵琶吗?不是,叫火不思。据传说,西汉元帝时期,王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友好关系,自愿远嫁匈奴。在她前往匈奴的路上,王昭君曾在马上弹奏琵琶,以此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一场景被后世广为传颂,成为了文化艺术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在匈奴期间,王昭君所弹奏的琵琶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和珍视。他们尝试模仿这种乐器,制作出了新的乐器,但由于制作粗糙,与原版琵琶相差甚远,因此被命名为“浑不似”(谐音“火不思”)。这个名称既体现了新乐器与原版琵琶的区别,也蕴含了王昭君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回归的无奈。火不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弹拨乐器,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并传承下来。它见证了汉匈两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成为了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之一。在元代,火不思已经盛行于民间;到了明代,更是民间相当盛行的乐器之一;清朝时期,火不思被列为国乐;然而,在清朝后期,由于种种原因,火不思逐渐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民族音乐遗产的继承和发掘工作,使得古老的火不思得以重新研制成功,并继续在民族音乐的舞台上发光发热。王昭君与火不思之间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美丽的历史佳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象征。火不思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的音色和旋律将继续在民族音乐的天空中回响。
二、伏羲琴
在那悠远的古代,流传着一段关于伏羲琴的传奇故事。
伏羲琴,这把被赋予了无上神力的上古神器,其诞生便充满了神秘与庄严。据传,它是由伏羲神亲手以玉石为骨,天蚕丝为弦,精心雕琢而成。每一块玉石都蕴含着自然界的精华,每一根天蚕丝都承载着天地的灵气,它们共同铸就了伏羲琴那独一无二的形态与音色。
在黄帝与蚩尤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中,伏羲琴首次展现出了它的非凡之处。黄帝,这位英勇的部落首领,面对强大的敌人,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挣扎。然而,正是这份对苍生的深切关怀与对和平的渴望,让他踏上了寻找伏羲神的征途。伏羲神,这位智慧与慈悲并存的上古之神,被黄帝的诚意所打动,决定出手相助。他运用无上的神通,制造出了伏羲琴,并赋予了它净化人心的力量。当黄帝手持伏羲琴,步入战场,那悠扬的琴声便如同春风拂面,瞬间吹散了战场的硝烟与杀戮。蚩尤,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战神,在伏羲琴的琴声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安详。他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那些曾经的仇恨与暴戾,在这一刻仿佛都烟消云散了。他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选择了和平与和解,从而避免了更多的生灵涂炭。伏羲琴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它能够感化人心,更在于它那令人陶醉的音色。每当琴声响起,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忧愁。因此,伏羲琴的威名很快便传遍了四海八荒,成为了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圣物。如今,当我们再次聆听古琴的旋律时,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纯净与美好。那是伏羲琴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见证。
三. 古筝
这件源自古老中国的传统乐器,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它的起源,是一段充满智慧与灵感的佳话。
相传,古筝并非一开始就以今日之姿呈现于世,而是由一种古老的乐器“瑟”演变而来。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一位名叫宛无义的琴师,他不仅精通瑟艺,更将这份热爱与才华传给了他的两个女儿。这对姐妹,如同她们的父亲一般,对瑟有着无尽的热爱与追求。
然而,一次意外的争执,却意外地开启了古筝的诞生之旅。姐妹俩在争抢瑟的过程中,不慎将其掰成了两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宛无义并未责备女儿们的过失,反而以他那敏锐的艺术触觉,捕捉到了这破碎之音中的独特韵味。他发现,两半瑟分别发出的声音,竟比完整时更加悠扬、更加动人。于是,宛无义决定将这意外的收获转化为新的创造。他精心修缮了这两半瑟,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与形态。从此,这种由瑟演变而来的新乐器,便被人们称为“筝”。古筝之名,既是对其起源的追溯,也是对其独特音色的赞美。古筝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音色清脆悦耳、悠扬动听,能够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与意境。无论是高亢激昂的壮志豪情,还是温婉细腻的柔情蜜意,古筝都能以它那独特的音韵魅力,将人们带入一个又一个美妙的世界。如今,古筝已经走出了国门,成为了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 马头琴
马头琴,这蒙古草原上的灵魂之音,它的每一根弦都仿佛在低语着苏和与小白马那段不朽的传奇。在科尔沁草原的辽阔天地间,这不仅仅是一把乐器,它是情感的寄托,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想象那贫穷牧人苏和,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小白马无尽的爱与依恋。小白马,那匹在赛马会上如闪电般夺目的骏马,它的命运却如此多舛,最终倒在了权贵的炫耀之下。苏和的悲痛,如同草原上的狂风,席卷着每一寸土地,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听者的心中。然而,正是这份深沉的悲痛,激发了苏和无尽的创造力与对小白马无尽的思念。他遵循着梦中的指引,用小白马那坚韧的筋骨、飘逸的鬃尾,精心制作出了这把独一无二的马头琴。这不仅仅是对小白马的一种纪念,更是苏和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与寄托。
每当马头琴的旋律响起,那悠扬而又略带哀伤的琴声,便如同小白马的灵魂在草原上自由驰骋,又如同苏和的思念穿越时空的阻隔,与每一个聆听者心灵相通。这把琴,它解除了苏和的忧愁,也让蒙古族人民在悠扬的琴声中找到了共鸣与慰藉。
马头琴,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纽带。它让我们在聆听中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坚韧与柔情,也让我们在琴声中领略到了草原的辽阔与壮美。
五、都塔尔
在遥远的过去,新疆的维吾尔族土地上,生活着一位才华横溢却家境贫寒的年轻小伙子。他天生对音乐和舞蹈有着无比的热爱与天赋,但生活的拮据让他难以拥有一把好琴来抒发内心的情感。然而,这并未能阻止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他凭借自己的双手,用简陋的材料自制了一把看似破破烂烂的小琴。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小伙子与一只名为都塔尔的小羊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只小羊似乎拥有着某种通灵性的力量,它与小伙子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每当小伙子弹奏起他那简陋的小琴时,都塔尔总是静静地聆听,仿佛能听懂每一个音符背后的故事。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小伙子的父亲,出于对儿子未来的担忧和对他弹奏小琴行为的不满,做出了一个残酷的决定——将都塔尔卖给屠户宰杀。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击中了小伙子的心,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滚落而下。
就在小伙子沉浸在失去都塔尔的痛苦之中时,一个奇迹发生了。他的眼泪和真挚的情感感化了上苍,神被他的执着与纯真所打动,决定给予他一份特殊的礼物。神让都塔尔的灵魂得以升华,化身为一把崭新的乐器——都塔尔琴。这把新琴不仅音色优美、制作精良,更承载着小伙子与都塔尔之间那份纯真的情感与深厚的友谊。
六、古琴
在西安乐器里,有一把古琴,谈及嵇康与《广陵散》的这段传奇时,我不禁为之动容。嵇康,那位魏晋时期的翩翩君子,以他的卓越才华和深邃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广陵散》,这首古琴大曲,其旋律激昂、气势磅礴,仿佛能穿透时空的壁垒,让人感受到那份超越生死的豁达与从容。嵇康,作为古琴艺术的杰出代表,他的演奏技艺无疑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选择用这首曲子来告别这个世界,这不仅是对古琴艺术的最高致敬,也是对自己人生信念的坚定表达。嵇康的遭遇,是那个时代文人命运的缩影。他的才华和正直,让他成为了权贵的眼中钉,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然而,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却展现出了惊人的从容与淡定。在刑场上,他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弹奏出了《广陵散》的绝响。那一刻,他仿佛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只愿将这份艺术的瑰宝留给后世。
七、泰国船型大木琴
在古老的泰国,有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它滋养了沿岸的土地,也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在这条河流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名叫“音悦村”的小村落,这里的人们世代以渔耕为生,同时也传承着悠久的音乐传统。相传很久以前,音悦村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洪水,庄稼被毁,房屋倒塌,村民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就在这时,一位智慧而慈祥的音乐之神降临到了村庄,他带来了一件神奇的乐器——船型大木琴。这件乐器不仅外形酷似当地的渔船,更拥有能够抚慰人心、驱散灾难的神奇力量。音乐之神在村庄的广场上,用船型大木琴弹奏了一曲悠扬的旋律。这旋律如同潺潺的流水,又似轻柔的微风,瞬间抚平了村民们心中的创伤。音悦村再次焕发了生机。自那以后,船型大木琴便成为了音悦村的象征,也是村民们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每年的丰收季节,村民们都会聚集在河边,用船型大木琴演奏欢快的乐曲,庆祝一年的辛勤劳动和丰硕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船型大木琴逐渐走出了音悦村,成为了泰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八、埃及神鼓
在古埃及,鼓作为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经常出现在宗教仪式、庆典以及舞蹈表演中。它不仅是一种音乐伴奏的工具,更象征着力量、节奏和生命的脉动。鼓声能够激发人们的情绪,引导人们进入一种神圣或欢乐的氛围中
巴斯特是埃及神话中的歌舞女神,她与太阳神拉有关,被视为拉的女儿。巴斯特不仅保护国王和人民,还教会人们音乐和舞蹈。她手中的猫形装饰的铁摇鼓,在人们的歌唱和舞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个铁摇鼓不仅为舞蹈打拍子,还象征着巴斯特的力量和保护,能够驱赶恶灵,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在埃及的宗教庆典和仪式中,鼓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纪念巴斯特的盛大节庆,还是其他神祇的崇拜活动,鼓声都伴随着人们的欢呼和舞蹈,营造出一种神圣而欢乐的氛围。
九、非洲古老乐器巴米莱克鼓
在非洲中部,巴米累克族(或类似名称的部落)使用的鼓往往具有独特的形制和演奏方式。非洲鼓的形制多样,但大多数都具备鼓皮、鼓身和鼓绳等基本结构。巴米累克族或类似部落使用的鼓可能呈沙漏状,鼓皮双面,鼓绳连接两端的鼓面。演奏者通常将鼓夹在腋下,通过手臂的夹力来控制鼓绳的松紧,进而影响鼓面的松紧程度,从而调节鼓的音量和音色。在庆典和节日中,巴米累克鼓是音乐和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舞者提供节奏和动力。鼓声能够传递各种信息,如危险信号、集会通知、战争动员等。例如,猛击鼓三次可能表示有危险,五次击鼓则可能通知人们要聚会。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鼓声能够营造神圣的氛围,与神灵沟通,祈求保佑和丰收。
十、德国三足牛皮鼓
在古老的德国,有一个被茂密森林环绕的小镇,名叫艾斯特海姆。这个小镇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丰富的民间传说而闻名。在镇子的中心,有一座古老的教堂,每当夜幕降临,教堂的钟声就会伴随着一阵神秘而悠扬的鼓声,回荡在整个山谷中。
这鼓声源自一面独特的“三足牛皮鼓”。相传,这面鼓是由镇上一位名叫汉斯的老工匠,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受神灵启示而制作的。鼓身由精选的橡木雕琢而成,底部巧妙地设计了三只稳固的兽足,象征着力量与稳定。而鼓面则选用了最坚韧的牛皮,经过多道工序精心鞣制,敲击之下,声音浑厚而富有穿透力。汉斯制作这面鼓的初衷,是为了纪念那些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以及那些在艰难岁月中默默付出的镇民。每当重要的节日或庆典,这面鼓就会被敲响,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生与死的桥梁。随着时间的流逝,“三足牛皮鼓”不仅成为了艾斯特海姆的镇宝,还逐渐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和民俗之中。人们相信,这面鼓拥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驱散邪恶、带来好运。在每年的丰收节上,年轻的鼓手们会围绕着这面鼓跳起欢快的舞蹈,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十一、吉尔吉斯坦野兽皮鼓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地区,其传统音乐文化深受游牧生活方式的影响,乐器制作多取材于自然,如木材、兽骨、兽皮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野兽皮鼓作为一种可能的传统打击乐器,虽然缺乏具体的吉尔吉斯斯坦野兽皮鼓故事,但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这样的鼓在吉尔吉斯斯坦可能用于多种场合,如庆典、仪式、舞蹈伴奏等。鼓面采用野兽皮制作,不仅因为其耐用且能发出浑厚有力的声音,还因为兽皮在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中往往象征着力量、勇气与野性。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传统乐器中,确实存在使用兽皮作为制作材料的例子,如某些类型的鼓或手鼓。这些乐器在演奏时,能够发出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成为吉尔吉斯斯坦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几内亚昆都鼓
在几内亚的古老村落里,昆都鼓是村民们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和举行重大仪式时不可或缺的乐器。这种鼓以其独特的音色和制作工艺而闻名,鼓身由当地特有的硬木制成,鼓面则选用上等的羊皮或牛皮,经过精心处理后紧绷于鼓身之上。
相传很久以前,昆都鼓是由一位智慧的老鼓匠创造的。这位老鼓匠在一次梦中得到了神灵的启示,梦中他见到了一只巨大的神兽,其皮肤坚韧而富有弹性,发出的声音能够穿透云霄、震撼大地。醒来后,老鼓匠便决定以这种神兽为灵感,创造出一种能够传递神灵意志、凝聚人心的鼓。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良,昆都鼓终于诞生了。每当村中举行盛大的庆典或重要的仪式时,昆都鼓便会成为全场的焦点。鼓手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手持鼓槌,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昆都鼓的鼓声深沉而有力,能够瞬间点燃全场的气氛,让人们忘却烦恼、沉浸在欢乐之中。同时,鼓声也承载着村民们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激之情,祈求神灵保佑村庄的安宁与繁荣。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