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金融作家|杨满沧:国庆特辑——西藏五章
文.图/杨满沧
(编者按:杨满沧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理事,管理学博士,金融工作者。因为工作关系,近几年曾五次到达西藏,走遍西藏的各个地区,深深为西藏农业银行基层员工奉献精神和乐观精神所感动。长期以来,西藏农行积极践行守护西藏、建设西藏的“金融戍边”的社会责任,“缺氧不缺精神”,做出了突出贡献,广受社会各界好评。杨满沧以作家的敏感和责任感,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用诗意化的语言先后写出五篇散文,记录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热情赞美西藏农行员工的美丽心灵。这五篇文章已先后公开发表在《中国金融》《金融时报》《金融博览》等报刊上,有些并获奖。为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金融网特辑成《国庆特辑:西藏五章》予以刊发。)
一、林芝的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到此中来。”唐代白居易的人生半径不够长,足迹从没有踏入过西藏,他心中的人间芳菲仅限于大江南北,他眼中的山寺桃花也只盛开在庐山大林寺而已。单从这点来比,我比他更幸运。2021年4月,因工作出差,我飞越青藏高原,穿越大半个中国,看到了传说中的林芝桃花。
我对西藏并不陌生,曾到西藏出差五次,走遍了西藏所有的地市,非常喜欢这里的天空、云彩、湖泊、雪山、经幡和高原风中弥漫的圣洁气息,但还是第一次看到林芝的桃花,确实惊艳到我了。我们一行从林芝机场出来,就直接开车赶往工作地察隅县农行。此时,林芝市一年一度在巴宜区嘎拉村举办的桃花节已接近尾声。透过车窗,仍能看到公路两边到处皆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热闹。山路弯弯,河水似玉,绿草如茵,桃花生霞。林芝独有的风景伴随着我们继续前行,翻过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口,南迦巴瓦峰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一路经过风景如欧洲瑞士的鲁朗小镇,穿过波密县,在碧玉般纯净的然乌湖边,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和五彩经幡组成藏地圣境。在白雪纷飞中,我们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德姆拉山后,就到了察隅县的古玉乡。察隅县距离林芝市540公里,正处于著名的滇藏“丙察察”路线的重要节点上。全县总面积3.1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00米以上;共有6个乡镇,其中3个为边境镇,边境线总长588.64公里;有96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牧区人口2.3万人;有藏、汉、纳西、独龙、苗、门巴、珞巴等十多个民族,僜人是此地独有的民族。该县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鼓舞下,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统一,2021年全县农牧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19027元,同比增长45.9%。经济决定金融,这也为当地农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察隅县农行是该县唯一的金融机构,共有1个支行营业室, 6个乡镇网点,最远的网点离县城200多公里,送一次款来回需要两天。全行共有在职职工36人,平均年龄32岁,党员18人,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县支行。最近,我通过电话了解到,截止2022年5月末,该县支行各项存款余额14.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6亿元,贷款不良率0.01%,实现净利润4526万元,各项业务比去年有了明显地增长。
古玉乡营业所是这里唯一的金融网点,农行在村里设有金融助农服务站点。我在乡营业所一位美丽的藏族姑娘卓嘎带领下,到村子里藏族家里走访。给我意外惊喜的是在村子里和村外的田埂上,我又一次看到雪山之下盛开如霞的桃花。卓嘎告诉我,这里的桃花和内地的桃花属于不同的品种。此地的桃树属于自然野生的,树身格外高大,树冠阔圆异常,树龄可达千年以上。可能因为缺氧的缘故,桃花的颜色比内地要浅淡一些,花瓣要小一些。桃树结出的果子不能吃,果核的纹理很漂亮,可做手串把玩。我好奇地问她怎么知道内地的桃花?她粲然一笑说,我是在拉萨北京试验中学读的高中,后来又在河南郑州师范学院读书。大学毕业后,我就回到农行古玉乡营业所工作。我接着问她为什么不留在拉萨或林芝市工作呢?她用明亮清澈的大眼睛望着我说,因为我是从古玉乡走出去的,就应该回来啊!再说,我的阿爸阿妈都还在乡里呢。她的回答让我一下子沉默了,我转过脸放眼望去,在种满青稞麦苗的田埂沟渠边,几十棵粗犷扭曲的桃树或站或卧,如藏族汉子黝黑健壮的身躯充满张力,树冠上盛开的桃花如云霞漫天,有了皑皑雪峰的映衬,静美纯洁,纤尘不染。那盛开的每一朵桃花,好像都被佛经超度过,花蕊里也驻扎着神灵似的。桃花掩映之下,宁静的村庄宛若人间仙境。我们走进藏家院子,坐在桃树下,凳子边安静地卧着牦牛和狗,家里的女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喝着奶茶。不经意间,两个花瓣随风飘进我的奶茶碗里,我顿悟到这里的桃花已经接纳了我这位异乡的闯入者,也是西藏的神灵在为我洗礼和祈福,我忽然有了流泪的冲动。卓嘎自豪地告诉我,村子里的农牧户都是她的客户,相互之间都很熟悉和信任,牧民的存款、贷款业务都是经她和同事们帮助,全部在营业所办理的。我逗她说,你在郑州读大学,我的老家在河南,咱们算是半个老乡啊!她高兴地回答道:是的是的,我们是半个老乡。不过,一会您见到真老乡,可别两眼泪汪汪哟......
在如此偏远的地方能见到老乡,真是令我高兴和期待。卓嘎并没有和我开玩笑。在察隅县农行,我欣喜地听到浓浓的河南乡音。察隅县农行副行长刘闯是河南商丘人,2016年7月西藏大学毕业后,就应聘来到察隅县农行工作,还带来了大学期间的女朋友王影慧,这位漂亮温柔的姑娘也来自河南商丘。他们两位在上大学之前并没有来过西藏,出生成长在黄河岸边的城市里。在察隅农行,他们逐步克服了交通不便、生活闭塞和内心的孤独等困难,已经适应边陲小城的工作和生活,成长为县农行的业务骨干。刘闯告诉我,还有一位来自洛阳的小伙子叫黄壮壮,在位于中印边境线上的下察隅营业所工作,更加偏远和不便,几年来也没回过洛阳,更苦恼的是当地缺少汉族女孩,没法谈对象,父母都很着急。我们入行六年,渐渐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故乡,故乡就是你梦中才能回去的地方。也明白了大城市的繁华喧嚣与自己无关,但适应了这里的宁静后,在回到内地大城市车水马龙的生活让人烦躁。我们能作为“金融戍边”的一员,工作很平凡,业绩很平常,每天面对面地看到西藏农牧民热情憨厚的笑脸、明亮质朴的眼睛,每天都能感受到农行人在当地所受到的信任和尊敬,我体会和收获了不同的人生。再说,和我们初来时相比,最近几年这里的交通条件、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农总行推广的“五小”建设,让我们基层行员工有了“家”的感觉。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我想在此看一看并亲身参与明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到西藏和平解放100周年时,察隅农行和西藏新的变化!为此,我们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我和女朋友准备明年结婚,在这里扎根。和刘闯聊天,又让我想起2017年9月那次到西藏出差,我在林芝波密农行认识的那位硕士研究生女孩罗倩。罗倩来自四川自贡市,2014年7月从西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应聘来到波密农行,先在办公室做文秘,后又做过财务、信贷等项工作,现在是波密农行副行长。罗倩现已在波密结婚生子,把两个孩子送给家乡的父母照顾,一心扑在农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川藏铁路项目贷款的营销服务上,很少有机会见到孩子。这次我在返程路上,途径波密,再次遇见了罗倩。她自豪地告诉我,在总行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分行和林芝市分行紧紧抓住国家重点建设川藏铁路的机遇,波密农行这两年各项业务进步很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支行的存款余额20多亿元,贷款余额23多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4多亿元。以支持川藏铁路项目为重点,发放重点项目贷款5.25亿元,累放供应链贷款3850万元,实现供应链贷款零突破,为川藏铁路建设者发放个人消费贷款1120万元。现在,拉林高铁已经贯通,一旦川藏铁路贯通,农行业务发展会更快。是啊!正是有了这些普普通通农行员工的努力,2021年末,林芝农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61.8亿元,市场份额占74.58%;各项贷款余额112.52亿元,市场占比43.81%,全部投向扶贫重点县;贫困户贷款覆盖率达98%,林芝市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末的14820元增加到2021年末的21767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西藏自治区农业银行已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戍边”不可或缺的重要骨干力量。
我在察隅县农行工作期间,到下察隅营业所见到了黄壮壮,并和他用乡音聊了很久。当我对这几位来自内地年轻人有了深入一些地了解后,我再次重新审视和欣赏古玉乡盛开的桃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古玉乡的四周,雪山连绵,千年积雪在太阳下发出洁白如玉的光芒。这里的桃花,没有《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爱情故事,不是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隐居之地,也不是唐代刘禹锡“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嘲讽对象,也没有唐代考生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的忧伤,更不是白居易眼中喜逐春风的“三月江水阔,悠悠桃花波”,甚至也没有林芝嘎拉村和索松村桃花节上为旅游经济而盛开、狂欢的艳丽。她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静静地盛开,不为吸引眼球,扎根荒野,汲取雪水,甘于寂寞,以平凡纯净的本色,朴实地去装点着这宛若仙境的乡村;以热情和慈悲的内心,自发地去温暖这偏僻荒凉的土地。已经和我成为好朋友的这几位年轻人,无论是回到故乡的藏族姑娘卓嘎,还是来自异乡的刘闯、王影慧、黄壮壮、罗倩等等林芝农行里的年轻人,他们已经化作盛开在林芝的朵朵桃花,而那星罗棋布在西藏高原上的农业银行网点和金融服务站,就是千年桃树粗壮高大的枝干。他们的平凡、坚毅和朴实无华,让我看到了农业银行扎根在西藏高原上“金融戍边”的美好未来……
回到北京,我又陷入旧有的惯性生活轨道,灵魂经常在虚伪和世俗中挣扎。但我却始终忘不了林芝察隅县古玉乡雪山下的桃花。因为,在我的心灵深处,那些桃花,已成为我异乡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亲人和朋友。
(原文已发表在《中国金融》2022年第20期)
二、勒布沟的诗意
“走进雪域高原,畅游门隅秘境;揭开神秘传说,寻觅仓央情歌;一路欢歌笑语,一路扎西德勒......”奔驰的汽车里,黝黑、健壮的藏族司机米玛专门为我们播放着这首《欢乐错那行》宣传错那的歌曲。由于工作需要,我两年内去过三次西藏,每次都是乘坐米玛驾驶的“丰田陆地巡洋舰”。在雪域高原上,人心最容易赤诚相对,我和米玛早已成为好朋友。
歌声悠扬,道路崎岖。午后,我们从海拔4300多米的错那县城出发,一路翻山越岭,时而雪山,时而深沟,时而悬崖,在九肠七十二道弯的雪山峻岭之间盘旋而下,高度落差有二千多米,汽车象行驶在风浪中的船一样上下左右摇荡,让人头晕目眩。途经海拔5200多米的波拉山口时,我下车拍照留念,恰好和一头野生牦牛同框,我和它四眼对视,牦牛健硕温柔。而后经过门隅三圣湖、珍珠滩、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所、勒木村等地方,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勒布沟。
“勒布沟”在藏语的意思为“隐藏着的快乐神秘之地”,距离错那县城40公里,西靠不丹,南接印占区,海拔在2000多米左右。受印度洋气流影响,雨水充盈,气候宜人,植被茂盛,物产丰盈,是祖国西南边陲为数不多的门巴族聚集区,分布着麻麻门巴、勒门巴等4个门巴民族乡,共有7个行政村、283户、856人长期生活在这里。这里是六世达赖、情歌王子仓央嘉措的出生地,也是距离拉萨最近的天然氧吧。勒布沟四季如画的风景、神秘的宗教传说、浪漫的传奇和情歌、美丽热情的门巴姑娘、土酿的清茶和美酒等,生发出独特的诗情画意,诱惑着您前来寻梦。
第二天,我有意一大早就起床,在晨曦中漫步。此时,正值四月末的暮春季节,我们下榻的麻麻门巴乡的村庄正在醒来。潮湿的空气中浸润着丝丝甜味,四周峰峦屹立,云雾缭绕,远处雪山皑皑,在朝阳的映照之下,由金黄慢慢还原成洁白色,静穆神秘的气息笼罩四野。脚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洁净见底,融化的雪水不断汇入,河流欢快奔腾,与水中光滑的石头冲击出叮叮咚咚的声响。河水上方岸坡的石头上,红色的字体写着“仓央嘉措故里”。眼前,山坡或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一人多高的野生杜鹃盛开着硕大的花朵,宛若一团团火红的朝霞在燃烧。山坡下,分布着整齐的田畦,一垄垄青菜和庄稼绿意盎然。从几处客栈和村民石头房子里升起的袅袅炊烟,穿过房门前的野杜鹃花丛后,升腾到天上与白云缠绵。不远处,五彩经幡在晨风中飘扬,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用石板构建的房子,坐落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之上。原来,这曾是仓央嘉措行宫麻玛拉床。据说,这座房子始建于十五世纪中期,这块巨大的岩石底座由神象从灵山运到此地,因下放时绳子断裂坠地而出现裂缝。后来,仓央嘉措在此出生、成长和修行,并预言此地为一方宝地,必将成为门隅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中心。
仓央嘉措的预言早已变为现实。事实上,门隅一带的门巴族人自古就信奉原始宗教。八世纪的吐蕃王朝中期,宁玛派开始在门隅传教。著名的莲花生大师来西藏降妖伏魔,帮助赤松德赞修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桑耶寺。后来,莲花生大师沿河谷向南翻越亚堆拉、雪香拉、俗坡达拉和波拉等大山,南下门隅传教。至今,在错那和门隅勒布沟一带,到处可见当年莲花生大师传教时留下的遗迹。清康熙时期的公元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这里的一户农奴家里,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公元1697年,14岁的仓央嘉措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但仓央嘉措不舍红尘情事,离经叛道,公元1705年被废。据传,康熙四十五年(1706),他在押解途中圆寂,年仅24岁,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铸就传奇、悲情的短暂一生。
仓央嘉措天资聪慧,敏感多情,在故乡14年田园牧歌的生活经历和对初恋情人的痴心,使他迸发出源源不断的诗歌灵感,创作出许多首缠绵悱恻的情歌,流传到世界各地。仓央嘉措经常从布达拉宫的神座上,回望故乡的风景。故此,在他死后的三百多年时光里,这里的历史、传说、诗歌、舞蹈、雪山、白云、蓝天、鸟兽、牛羊、河流、瀑布、湖泊、花木、草地、牧场等风物,皆流淌着浓浓的诗意。勒布沟,仿佛是上天遗落在人间的一处仙境,也满足了我们对世外桃源的所有想像。“杜鹃来自门隅,带来故乡气息。”站在这座简陋的石筑行宫前,我忽然想起仓央嘉措这两句思念故乡的诗。
时光荏苒,地覆天翻。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上。“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才旦卓玛的歌声深情嘹亮,道出了西藏人民的心里话。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延续多年的援藏政策支持下,历经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西藏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民族团结,边境安定。目前,高速铁路在雪山和峡谷中飞驰,汽车、摩托车在草原上追逐着牦牛群放牧,牧民安居乐业。勒布沟变化更大,4个民族乡和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有线电视。”移动4G网络全覆盖,一部手机随时随地一键联通全世界,这是仓央嘉措做梦也想不到的。每当勒布沟的村民说到这些,眉飞色舞,在自豪的同时,兴奋地告诉我们,这些巨大变化离不开农行金融戍边政策的大力支持啊!感谢农行!扎西德勒!
农业银行金融戍边政策引起我们的兴趣,一定要问个究竟。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农行错那县勒布营业所是这里唯一的金融机构。多年来,营业所一直承担着为边民提供存款、转账、结算、代理支付、贷款、理财、咨询等一系列普惠金融服务的职责,对地处偏远的村庄用流动金融服务车提供上门服务。目前,该营业所有在职员工5人,平均年龄30岁。其中,4名为90后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群体。在上级行的支持下,营业所立足当地的特色产品和旅游资源,积极支持农牧民发展产业致富,扎根边疆。据统计,2021年累计发放贷款 3307万元。其中为边境小康村建设发放818万元,为家庭旅馆、餐饮、特产加工等文旅产业发放2445万元;2022 年累计发放贷款 3146万元,其中,为边境小康村建设发放 198万元,为家庭旅馆、餐饮、特产加工等文旅产业发放 2513万元。截止2023年5月,累计发放贷款3041万元,其中,为家庭旅馆,餐饮、特产加工等文旅产业发放2630万元。此外,为18户建档立卡扶贫户发放贷款284万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金融支持,持续加强,久久为功,大力促进了当地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021年,勒布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988元,2022年为24590元,2023年测算后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26258元。收入水平增加后,加之营业所发放边境小康村建设贷款,重点支持183户村民改造或重建住房,大户型面积为180㎡,小户型住房面积为135㎡,均为具有门巴族特色的两层建筑。目前,边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不少房屋成为边民居住和民宿于一体的特色客栈。其中,有农家乐150家、餐馆32家、茶馆41家和特色商店34家。
农行除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外,还以积极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助力乡村振兴。为此,勒布沟营业所积极落实西藏分行《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戍边工作的意见》、《农行山南分行乡村振兴·庭院经济贷金融服务方案》等文件要求,同时坚持党建统领业务,下设联合党支部,与各村党支部建立党建共建点。如支持勒门巴民族乡农牧民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勒仓莲”产品畅销后,又陆续推出“勒仓莲雪域勒红”、“勒仓莲雪域毛峰”、“勒仓莲绿茶”、“勒仓莲速溶茶”等产品。此外,还支持门隅甘露白酒合作社、香猪合作社、荞麦合作社、门香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随着农行网络银行不断迭代升级,勒布沟营业所又把合作社生产加工的农副产品上架农行手机银行上的“兴农商城”。据统计,每年合作社可给社内成员分红5000元左右。金融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提高了边民生产致富的组织化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更是实现留住边民、稳固边防的重要产业载体。
勒布沟最大的资源禀赋是仓央嘉措的故乡,这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仓央嘉措诗歌的传播热度不减,来此寻找诗意的八方来客络绎不绝。为此,农业银行敏锐地抓住这点,山南分行坚持把支持乡村旅游和建设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从2020年和2022年,先后两次发放1亿多元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2023年8月又发放项目贷款2亿余元,重点支持山南旅游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饭店升级改造,优化所辖景区景点管理。同时,立足各地文化特色和自然风光,金融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此外,在全辖范围内推广“农户信息建档”工作,截至2023年8月末,依托“农户信息建档系统”,累计为5万多农户发放“惠农e贷”60亿元,余额突破40多亿元。累计投放涉农贷款39.14亿元,其中,乡村产业贷款11.49亿元;乡村建设行动贷款1.6亿元,满足农牧民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勒布沟麻麻门巴民族自治乡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近三年来,勒布营业所累计为该乡居民发放生产经营贷款5000多万元,支持边民经营家庭旅馆、餐饮、特产产品加工销售等,全方位打造旅游亮点村。比如,2022年由于受疫情影响,阿佳央宗的客栈经营陷入困境,客房日益老化,疫情后旅游业升温,需要升级改造。2023年在营业所在开展流动金融服务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为她发放“惠农e贷”30万元。
支持阿佳央宗的客栈经营只是农行金融戍边实践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在当地农行贷款支持下,在用国际设计理念打造的勒布沟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周围,以“醉美情人”客栈为代表的家庭旅馆星罗棋布,满足了来此旅游的客人需要。此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门巴阿吉拉姆藏戏、门巴拔羌姆舞蹈、门巴萨玛酒歌、门巴服装、木碗和竹器编织等文化遗产,重新得到继承、保护和发展。每年举办的“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已成为错那县乃至西藏的一张著名的文化名片。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我庆幸今生曾因为工作关系,与勒布沟撞个满怀。在此工作的两天里,始终陶醉在浓浓的诗意中。这诗意,来自于仓央嘉措的加持,更来自于这里如画的风景和恬静善良边民的笑脸。勒布沟营业所的农行人扎根在这里,默默耕耘,金融戍边,燃烧青春,收获了藏族同胞真诚的信任和感激。
傍晚时分,月亮初升,我们下榻的客栈主人点起篝火,桌上摆满具有门巴民族特色的藏餐和青稞酒,热情地招待我们这群来自北京的客人,并请来几位村民作陪。酒酣耳热之际,夫妇俩和村民为我们唱起萨玛酒歌。萨玛酒歌是门巴族中特有的一种情歌,也是门巴族民歌中的主要诗歌体裁,主要在喜庆酒宴、集会、分离、劳动时等场合以酒伴唱,抒发感情,表达理想,坦露心声,仓央嘉措的诗歌曾受萨玛酒歌的影响。酒歌悠扬,气氛欢畅,我和几位住宿的客人受到感染,不由得随着节奏跳了起来。“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农行员工热情的面容,静静浮在我的心上...... ”客栈女主人手捧哈达,微笑地看着我们唱着,我们端着酒杯,微笑地凝视着她听着。她把仓央嘉措这首诗中的“年轻姑娘美丽的面容”替换成了“农行员工热情的面容”,表达他们对农行金融支持的感激之情。多么聪慧、善良、诗意的客栈老板娘啊!
我想,这是属于勒布沟的诗意!也是属于农行金融戍边的诗意!
(原文已发表于《金融时报》2023年11曰17日“银河”副刊)
三、走进墨脱看莲花
又一朵“莲花”在隐秘的雪域高原悄悄地盛开了。
2023年9月20日,西藏林芝墨脱县农行在格当乡开办的格当支行正式挂牌营业,那代表丰收希望的“农行绿”,衬托着青年员工灿烂的笑脸,恰如莲花般纯洁美丽。当地周边3个乡15个行政村3000多位边境农牧民在“家门口”办理金融业务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如今网点就建在家门口,省去了到县农行办理业务来回奔波的辛苦,我们真的很高兴,农行不愧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居住在这里的农牧民以前需要往返120余公里,才能到距离最近的墨脱县农行办理金融业务。这天上午,牧民贡久措姆在参加简短的开业庆典时,激动地表达着心中的喜悦。
对大多数人来说,雪域高原西藏很神秘,而作为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墨脱”,更如桃花源般的神奇所在。墨脱的藏语意思是“隐秘的莲花”,在藏经《甘珠尔》中称为“佛之净土白马岗,隐秘圣地最殊胜。”据说,墨脱因地形酷似盛开的佛教之花莲花而得名。但还有一种说法是藏传佛教奠基者之一莲花生大师发现此地后建屋起庙,修行弘法,一千多年以来逐渐成为信徒朝圣的“莲花宝地”。
因为工作关系,我们驱车从林芝出发奔赴墨脱农业银行,一路途径海拔4750米的色季拉山口,路过颇有江南味道的波密县,翻越海拔4100米的嘎隆拉雪山隧道后,正遇上漫天雪花飞舞,我看到不远处嘎隆寺的红色围墙、金色屋顶和五彩经幡在飞雪中格外醒目。路上车辆稀少,山野沉寂,树上梨花琼枝,禁不住摇开车窗看四周的童话世界。冷风灌进来,我打了个寒颤,司机米玛小心翼翼地驾车低速行进。
随着海拔不断下降,又见山路两边的葱郁森林扑面而来,高大挺直的松树上挂满串串浅绿色松萝。皑皑雪山、白云、眼前不断出现的飞流瀑布、汇入沟壑中流淌的碧水如电影《阿凡达》中的外景地。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在大峡谷里奔流咆哮,映衬着雪山冰川和莽莽林海。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北起海拔2880米的米林县大渡卡村,南到海拔115米的墨脱县巴昔卡村,以热带雨林为基带,向上依次为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硬叶常绿林带,森林面积有11459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温润季风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峡谷不断深入,青藏高原南坡陡降的海拔,雅鲁藏布大峡谷又为来自印度洋的暖湿季风开出一条北上通道,形成一个强大的水汽输送通道。冬天,北边的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山脉形成的天然壁垒,成功阻挡住寒流来袭。隐藏在大峡谷里的墨脱县温润丰饶,雨量充沛,森林可分布的海拔上线能够达到4500米,保存着极为完好的原始性和生物多样性,热带雨林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在不到数十公里内,甚至几公里之间,冬夏在瞬间转换,直到19 世纪末才被探险家发现这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我们在米林派村雅鲁藏布江的一个大拐弯观景台处短暂休息,与在此卖特色小商品的藏民夫妻聊天,几位藏族儿童天真活波,黝黑的小脸对着我的镜头微笑。我们的汽车沿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路而下,随着海拔越来越低,风景越来越独特。我摇开车窗,欣赏着雪山冰川和雪山脚下疯长着莽莽林海。云气蒸腾的大峡谷深处,散落着零星的村落。进入墨脱县境,路边芭蕉摇曳,竹林婆娑,小片的农田点缀其间。我们在这几小时之内和几十公里之间,目不暇接地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气候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景观,冬夏季节也在瞬间转换,让我见证这“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风景。此地特殊的气候环境,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墨脱县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像一个“高原孤岛”,故被称为“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域”、“地球上的最后秘境”。墨脱全县平均海拔1200米,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全县下辖7乡1镇45个行政村,总人口14941人,主要聚居着门巴族、珞巴族、藏族、汉族等民族,边境线长262.5公里。在西藏拥有最优越的气候条件、最丰富的林业资源、最原始美丽的旅游资源、最充沛的水力资源、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县境内仅高等植物就有三千多种,竹类植物约有十多种,野生兰科植物八十多种,森林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高山湖泊,飞流急瀑,四季如春,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地理上看,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与岗日嘎布山阻隔,南面与印度相邻,流淌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帕隆藏布峡谷的雪水常年奔流而下,墨脱县就默默地隐藏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从1961年西藏军区开始着手墨脱公路建设,1965年和1975年两次施工修建皆以失败而停工。直到1994年才修建成一条泥土公路,汽车第一次开进墨脱。但由于沿途地质结构极不稳定,经常发生大面积雪崩、塌方和泥石流,除每年8月到10月外,其它时间几乎不能通车。即便如此条件,1995年墨脱县农行成立,为当地第一家金融机构,从此开始书写“背包银行”和“马背银行”服务农牧民、金融戍边的历史。
雪峰、冰川、林海、瀑布、沼泽、花树、河流、湖泊等组成的美妙风景,构成墨脱雪域上桃花源般的存在,成为外来探险者、旅游者心中的圣地秘境。但对当地农业银行员工来说,司空见惯的风景意味着单调和寂寞。走村入户提供金融服务意味着千难万险,甚至时生命危险。从1995年开始,员工们整天爬山涉水,不顾雪山寒冷,河中蚂蝗满腿,蚊虫叮咬,往往徒步数天,才能将现钞等各类押运物资送进墨脱。尤其是每次运钞最为艰难,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只能靠人背马驮。押运途中还经常遭到暴雨、公路塌方、泥石流的威胁,押运人员被困途中数天是常事儿。成立之初,作为当地唯一的金融机构,员工始终坚持老西藏精神,依靠一把算盘、一部卫星电话、手工计算办理所有储蓄业务和汇兑业务。全凭一副热心肠、一双铁脚板,亲手把党对西藏的金融扶持政策送到每一位农牧民家中。
2010年12月,武警施工部队开始打通嘎隆拉雪山隧道、二郎山隧道、鹧鸪山隧道和海子山隧道,全长117公里的墨脱公路终于在2013年才正式开通。随后,墨脱农行金融戍边也翻开新的一页。从1995至2023年这28年间,墨脱县农行自身也在“蝶变”。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墨脱县农行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大力支持农牧民脱贫致富,实施乡村振兴,竭力为金融戍边、稳藏建藏兴藏贡献力量。
截止2023年末,墨脱县农全行有县支行营业室、背崩二级支行、格当二级支行3个营业网点,在行员工32人。两年来支行全体员工走遍了墨脱县的7乡1镇46个行政村,逐一摸清2300多户农牧户的基本情况,累计完成1812个农牧户的信息建档工作,占比85%,覆盖了所有行政村,基本建立起覆盖每一农牧户家庭人口、资产估价等内容的数字化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县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推广“便利店+惠农卡+电子渠道”、“村委会+惠农卡+电子渠道”等金融服务模式,建立财政涉农直补资金“直通车”,使农牧民足不出村便能享受到存款、取款、汇款、查询、理财等基础金融服务。2023年共发放“惠农e贷”529笔,金额6628万元,余额1.35亿元。此外,县支行还在农牧区大力推广乡村版手机掌银,建成掌上银行村15个和智慧乡村1个,设立三农金融服务点51个,2023年年累计交易笔数3.51万笔,金额8674万元。同时,持续强化数字赋能乡村发展,有序推进乡村“三资”管理平台,开立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45户。持续巩固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成果,累计评定信用村45个,覆盖率100%,墨脱县已连续10年被评为信用县。2023年共投放农户涉农个人贷款655笔,金额7868万元,贷款余额1.70亿元。
产业兴则致富快。墨脱县支行积极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发放“乡村振兴.固边贷”、“乡村振兴.牦牛产业贷”“乡村振兴.青稞产业贷”等特色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农牧民从事青稞种植、牦牛和藏羊养殖、药材采集、石锅加工、藤编艺术、小城镇旅游等民生项目。同时,实施“政府增信+担保公司+银行”、“基地订单+农户+银行”等融资模式,对林下资源和藏药材开发、藏猪、藏鸡等经济主体重点支持。2023年共投放企业类自营贷款24笔,金额3.28亿元;发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33笔,金额1518万元;向公务员、驻边官兵、教师等公职人员发放综合消费贷款687笔,金额1.18亿元。以信贷资金促进边境市场繁荣稳定。
墨脱县45个行政村中,边境村有39个,占比86.7%,边境线长达262.5公里。这一方面凸显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边民易发生返贫现象。故此,这里是金融戍边的主要阵地,所以,多年来,农行员工在为边境村和农牧民提供金融服务时,及时融入金融知识、爱国主义教育、送法律知识下乡等内容,积极引导边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筑牢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同时,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延伸服务触角,加大贷款投放,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以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水平留住边民,从而稳定边疆、建设边疆,实现长治久安。为此,墨脱农行在边境村设立三农金融服务点39个,设立综合金融服务站2个,彻底改善了边境村基础金融服务环境。2023年共投放“乡村振兴.固边贷”605笔,金额6073万元;累计开展金融流动服务180次,实现边境村全覆盖;全年前往某部队、政府等单位进行宣讲金融政策5场次,受众群体500余人。切实用金融力量守护好祖国边疆。
脱贫后,巩固精准扶贫成果的任务更重。为此,墨脱县农行成立党员先锋模范队、乡村振兴队、金融戍边队,县支行每一位班子成员分别选择1个村作为联系村帮扶。2023年共发放脱贫人口贷款183笔,金额887万元,余额1304万元。做到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在充分保障脱贫人口享受信贷政策基础上,统筹考虑家庭资产、还款来源、还款意愿等情况,向有信贷需求的脱贫人口继续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05笔,金额1109万元,满足巩固脱贫效果的资金需求。
目前,墨脱农行真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县农行提供的服务渠道、信贷产品、金融科技、员工队伍等独特优势已汇聚成金融戍边的强大力量,有力地冲破了“高原孤岛”的地理限制。即使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雨季或大雪封山时,为边民提供的金融服务再也不会中断。目前,县农行拥有的物理网点、自助银行、金穗惠农通服务点、手机线上掌银平台、金融流动服务车等服务方式相互补充交织,恰如六朵“莲花”,盛开在墨脱县域内的山山水水之间。
在墨脱农行工作期间,令我十分感动和欣喜的是青年员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阳光般灿烂的笑脸。支行32名员工平均年龄33岁,其中党员14人,主要来自西藏、陕西、四川等地,拥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4人。这支活力四射的金融戍边队伍,深深热爱着边境农牧区的每一寸土地。忠诚、为民、担当的精神融入血脉,他们用激情和信仰彰显出农行“金融戍边”的政治本色。当我来到位于中印边界最为偏远的农行背崩支行,与这里的4位年轻人促膝交谈。这里路远人稀,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解放大桥是连接墨脱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平日夜晚里寂寞、乡愁和对家人的思念是城里青年无法想像的,但他们阳光般的笑脸深深感动着我、教育了我。“我从小看着农行的logo长大,那一抹代表丰收希望的‘农行绿’如我家门口的莲叶般好看。从小就记得农行员工经常不顾塌方、泥石流等危险,为我们送来金融服务。现在,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深感骄傲和荣幸。”土生土长的次仁措姆2023年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墨脱,加入到农行队伍。听着这位本地藏族姑娘兴奋的话语,看着她年轻靓丽的脸庞,我忽然感悟到无论是今天坚守在金融戍边一线的墨脱农行青年员工,还是以前曾创造出墨脱农行金融戍边艰辛历史的墨脱农行前辈们,他们才是盛开在雪域高原最美丽的朵朵莲花。
今生有幸走进墨脱,分明看到那真正圣洁的莲花,她将一直摇曳在我的心灵深处.....
(原文已发表于《金融博览》2024年第4期)
四、网红路碑
西藏阿里普兰县境内有座神山“冈仁波齐”,为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6656米,她以独特的造型、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显赫的宗教地位而享誉世界。著名的佛教和印度宗教皆把冈仁波齐视为圣地。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孕育出的古代文明均以冈仁波齐为精神源头。远远望去,奇妙的冰川、岩石、白云、峡谷、溪流、牛羊、毡房、寺庙和五彩经幡点缀其间,更显巍峨神秘。神山之下,著名的圣湖玛旁雍措像一块巨大的碧玉横卧在戈壁上。她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湖水碧透清澈。站在圣湖边,阳光炽热,湖水荡漾,冲击着岸边的野草、碎石和牛羊的头骨。冈仁波齐、纳木那尼皑皑雪峰与玛旁雍措的碧水俯仰相视,蓝白相映,相互守候,构成独一无二的高原奇景,成为藏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神山和圣湖的怀抱里,站立着一座路碑,已成世界“网红”。究其缘由,这座219国道上的“网红”路碑,里程标示为“1314”,即为当今人们所祈求的“一生一世”之爱。许多经过此座路碑的旅人,虔诚地把名字或内心祈求涂写在路碑的四面上,碑体上笔墨纵横,相互叠加,如一副抽象立体画般意蕴无穷。我站在路碑旁,仿佛看到旅人们不顾高原缺氧,双膝跪下,把诺言和期望寄托在这座路碑上,让冈仁波齐保佑,让玛旁雍措作证。这座神山圣湖护佑的“1314”路碑,于是便被赋予了新的存在意义。
我走过许多地方,也曾见过无数路碑。这些路碑默默扎根在道路旁,朴实且平凡,无人关注它们的存在。黎明迎来朝阳,黄昏送走晚霞,半夜头顶星辰,在车灯的光柱和汽车的尾气里,守护着旅人一路平安。唯独这一座路碑,因神山圣湖庇佑,因“一生一世”蕴意,让人感受到了祭坛般圣洁和神秘,令人心向往之,行必至之。
站在网红路碑前,我不由得想起刚刚辞别的普兰县农业银行员工那一张张青春阳光般的笑脸。他们长期工作在神山圣湖旁,挑战生存极限,为当地农牧民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正稳步走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大路上。这些农行青年员工不就是在用青春构筑起一座座“金融戍边”的路碑吗?
我为自己的联想而感动。这份感动来自于普兰县农行服务当地农牧民的艰辛、真诚和显著成效。当地人说,“远在阿里,苦在那曲。”普兰县距离阿里狮泉河镇380公里,占地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全县总人口11213人,其中农牧民8840人,下辖普兰镇、霍尔和巴嘎乡,典型的农牧县。县农行是本地唯一的金融机构,26名员工平均年龄30岁,人均服务面积400平方公里,网点平均服务面积4200平方公里。其中,神山脚下的巴嘎乡冈仁波齐营业所有4名员工,其中30岁以下的女员工3名,所在地海拔4700米。为服务好岗莎、雄巴2个行政村、农户516户、1907位牧民,她们始终坚守“忠诚、为民、担当、进取、合规、团结”的新时代高原农行人精神,认真落实西藏分行《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戍边工作的意见》,不顾孩子幼小和家庭困难,常年累月深入农牧区,与村党支部建立党建联系点,经常吃住在村里,宣讲金融知识,为每一户牧民建立信息档案,为每位牧民发放金穗银行卡、代理农牧民各种补贴发放、办理农牧民贷款等业务,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三农金融服务点,打造“信用村”和“掌上银行村”。对居住在边远草原上流动放牧的村民,她们骑着马或摩托车在荒原戈壁上奔驰,用“背包银行”“马背银行”的方式提供上门服务。尤其是每年大雪封山期,她们仍坚守在乡营业所,每周3天坐班,2天走村入户,冰雪不误。有一次下村开展流动金融服务时,了解到卓玛吉姆是位残疾人,高中毕业后无法出去打工,想在家里自己创业。随后,营业所主任带领两名员工专程到她家里收集贷款资料,开展贷前调查,辅导她学会用手机银行,为她发放4万元城乡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支持她创业起步。等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验后,再次为她发放5万元贷款,办起超市和茶馆,每年收入10多万元。
当然,这只是农行支持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梦想的缩影,截止2023年6月末,营业所发放贷款余额3332万元,农牧户贷款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73元,基本实现增加农牧民收入、留住边民、巩固和建设边疆的目标。
想到这些,眼前总是浮现出西藏农行青年员工微笑的眼神、黝黑皴裂的皮肤和作为农行人的自豪,我情不自禁地掏出笔,郑重地在“1314”路碑上写下:“金融戍边,一生一世。”
(原文已发表在《中国金融》2023年第21期)
五、天边盛开格桑花
凡是到过西藏的人,无不惊叹格桑花的绚烂美丽。这种生长在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似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可她不畏严寒缺氧,盛开成花的海洋,迎着高原上刮来的风摇曳多姿,与雪山、蓝天、白云、湖泊、草甸、牦牛等组合成静寂圣洁的世界。她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不屈不挠、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成为藏族人民的精神象征。因此,格桑花并非指具体的某种花,在文学作品中一直演绎流传着很多有关她的传奇故事。
2021年4月13日,因为工作关系,我第一次站在西藏山南隆子县境东北部的玉麦乡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之下,遥望眼前郁郁葱葱如绿雾般的原始山林草地和远方的皑皑雪山,听到乡长介绍卓嘎和央宗一家放牧守边和农行金融服务这里边民的艰辛、喜悦和收获后,仿佛看到盛开在天边的格桑花无怨无悔地美丽着祖国边境的未来。
其实,在来到玉麦乡之前,我就知道卓嘎和央宗姐妹一家“三人乡”常年守边的感人事迹。但真正置身此地,心中涌起的感觉是如此不同。
玉麦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边境接壤,海拔三千五百六十米,面积三千六百四十四平方公里,距离隆子县城一百九十七公里,需要翻过海拔五千多米的果木拉山和海拔四千七百六十米的日拉山才能进来。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这里一年有二百六十多天的雨雪天气,常年云雾缭绕,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无法种植青稞等农作物。水草虽然丰美,但羊蹄子会泡坏,牧民只能养牦牛犏牛。由于交通闭塞,生活艰苦,生存困难。1960年春天,桑杰曲巴担任第一任乡长,乡政府就设在他家里,与两位女儿组成三人乡。1988年,卓嘎接替父亲,担任玉麦乡乡长,妹妹央宗任副乡长兼妇女主任。1996年,卓嘎和央宗先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邮递员白玛坚参和另外一家搬来,该乡才结束三十多年只有一家人的历史。2001年9月,通往山外的乡级公路修通后,才解决翻山越岭十几天才能到县城的难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两姐妹给习总书记写信,表达“不能因为玉麦穷就离开,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得守着。只有人在,家才能看好”的决心。当年10月28日,平时雨雪不停的玉麦乡阳光灿烂,天蓝如洗。总书记亲自回信说:“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2018年,卓嘎、央宗姐妹俩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总书记的来信如春风吹遍高原,玉麦乡边民的心儿如格桑花怒放着美丽的憧憬,也吸引着更多的牧民加入守边的队伍。2018年玉麦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创建示范区。2019年总里程五十公里的曲玉柏油公路改建完工,国家电网也将十千伏的输电线路接入玉麦,4G信号基站建成,玉麦乡突破雪山阻隔,不再是一座孤岛,瞬间与世界联通。政府规划至2030 年,常驻人口达到农牧民336人。政府不断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守边的农牧民可获得政府补贴3900元/人/年,护林员1800元/人/月,草奖资金平均1000元/户/月,连防连控补助300元/人/月,加上放牧和其它收入,这里的边民走上了小康之路。为切实履行“金融戍边”职责,西藏农行隆子县支行早在2014年就在玉麦乡设置两个三农金融服务点,方便农牧民在村里办理小额取款业务。2017年,隆子县农行专门增设一台流动金融服务车为玉麦乡服务。
2020年4月,西藏分行克服重重困难,在玉麦乡成功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边民可自助进行现金存取、转账、余额查询、密码修改等业务,新增一家金融服务站。为把玉麦乡打造成边境小康示范乡,县政府规划村民住房面积按55平方米/人,投资10万/人的标准重建,其中30%部分需由村民自筹,部分资金由农行贷款来解决。
金融不仅要服务于留住边民,更要支持他们创业兴业。由于玉麦大雪封山期长,蔬菜供应困难,玉麦乡政府建有四个一千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和食用菌。随着玉麦知名度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赏高山杜鹃,观原始湖泊,穿云杉森林,体验云中牧场。旅游经济是玉麦的未来,扎西罗布、洛桑罗布、米玛多吉等五户群众建起家庭旅馆。为保护生态环境,不能过度放牧,目前牦牛控制四百多头左右,重点打造玉麦良种牦牛基地,达到草畜平衡。边民还加入微商行列,奶渣、鸡血藤、竹器编织等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已走出玉麦,销往全国。当天,我们一行人在米玛家吃午饭时,我专门到农行的自助银行上取款留念,并在她家超市里用农行的收款码支付购买商品。目前,一个集戍边守土、休闲观光、边境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边境最美乡镇已经初具雏形。为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玉麦乡已被农行评为信用乡,为村民全部发放钻石卡,打造成农行的“钻石卡乡”,每张卡最高可发放十五至三十万元的信用贷款,基本解决了日常资金需要。此外,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力量,玉麦村为农行掌上银行村,“惠农e付”“惠农e贷”等互联网三农产品普及该乡,农行多次派人深入边民家中,讲解金融优惠政策、相关金融产品和互联网金融操作知识,制作双语宣传手册和金融服务档案。农行综合运用金融服务站、自助银行服务区、掌上银行、流动金融服务车等多种渠道,实现对玉麦乡金融服务全覆盖。截止2022年末,玉麦乡已有56户人家,每一家都盖起两层楼房,人口达234人,人均可支配收入4.4万元,农行为其中29户边民发放贷款余额327万元。
“扎日神山下的玉碓和玉麦啊,是个吉祥的地方。玉碓灵草满山,玉麦秀水遍地。进出玉麦千难万险,留在玉麦草丰水美。我希望做一只轻盈的小鹿,在这吉祥的乐园快乐地生活......”当我离开玉麦时,耳边听到放牧的边民在吟唱玉麦流传很久的民歌,歌声中透着幸福快乐和满足。透过车窗,我看到玉麦河谷两岸,植被繁盛,草甸碧绿,由高山松、喜马拉雅杉、青冈树、西藏柏、沙棘等组成的原始深林层峦叠翠,神秘幽远。路旁的野生杜鹃枝干如树,花朵肥大艳丽如洛阳牡丹,远处的雪山闪着圣洁的光芒。这是一片神奇的国土,“年轻一代玉麦人,一定会传承和发扬前辈们的精神,当好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这是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的誓言。他作为玉麦乡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又回到家乡,和当年的爷爷、妈妈和姨妈一样,成为坚守国土的一员。我对他说,有伟大的祖国在你身后,有农业银行里的年轻人与你并肩携手,你不会孤单,让我们永远共同守护好这盛开着格桑花的每一寸国土吧......
(原文发表在《中国金融》2023年第7期,题目为《玉麦乡的蜕变》)
(杨满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理事,专栏作家,管理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博研究生兼职导师。先后在《读者》《《海外文摘》《散文选刊》《黄河》《牡丹》《中国金融》《金融时报》《金融文坛》《金融博览》等二十多家报刊发表文化散文60多万字,曾获“2023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一等奖等多项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