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田彬聊文学七十九之《文学鉴赏是读者的自觉行为》(334)
【文仙雅阁】微摄·摄影号
总第4748期
文学鉴赏是读者的自觉行为
文/田彬
读过鲁迅短篇小说《社戏》的同志,一定不会忘记“迅哥儿”月夜坐船到赵庄看戏的情景。当听说没有船不能去看社戏时,“迅哥儿”“急得要哭”,饭“也少吃”,坐在家中,却“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后来,终于坐上了船,赵庄还只是依稀可辨时,听到“宛转悠扬”的笛声,“迅哥儿”的心便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到了赵庄,戏台上出现了“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而且,“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绍兴一带农村的人们对一年一度的“社戏”怀着多么浓烈的欣赏情致啊!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鲁迅一九三三年写的《偶成》。在这篇杂文里,讲到他的家乡有个名叫“群玉班”的戏班子,戏做得非常坏,弄得没有人要看,想关庙门也拦不住。这说明艺术鉴赏完全是自觉自愿的,正如鲁迅所说:“看客的取舍,是没法强制的,他若不要看,连拖也无益。”
艺术家表演艺术也好,作家创作作品也好,都是为了给人们观看、阅读、鉴赏的。一切作品也只有公诸于世,供给群众阅读鉴赏,才能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作用。就这点看,没有读者观众的鉴赏,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也就形存实亡,失去了意义。但这种鉴赏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审美活动。靠强制手段,下行政命令是不行的。作家艺术家只能凭借艺术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凭借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的强烈感染力,去吸引读者观众,激发人们的欣赏欲望,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达到创作的目的。也正因为这样 ,鉴赏是人们在接触文学艺术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人们通过阅读、观看,逐步获得对作品内容的了解,对形象的具体感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从中得到审美的享受。这就是文艺鉴赏。在对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阅读研究中,一般不存在这种鉴赏现象。只有文学艺术作品,才能引起人们的鉴赏活动。一部小说使人废寝忘食,一支乐曲令人如醉如痴,一幅油画 让人留连忘返,一出好戏叫人拍案叫绝,而这一切,又全是在鉴赏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文艺鉴赏的这种自觉性也就使人民群众成为“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人民欣赏的作品,任何人也无法将其扼杀;人民厌弃的东西,谁也难以维持它的生机。
【作者简介】
田彬,1950年生,内蒙古武川县人,中共党员,文学一级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6年12月参加工作,入职内蒙古水利厅驻清水河水利专业队,1969年调武川县广播站当编辑,1973年调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当专业记者,198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历任内蒙古广播电视报主编、内蒙古广播电视厅办公室副主任、内蒙古广播电视厅文艺部副主任、内蒙古日报社经营管理处处长、内蒙古日报社新闻研究所所长、内蒙古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正处级)、机关事务中心主任兼内蒙古小环球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老干处处长等职。2000年调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
作品来源:田彬先生微信公众号《疯长的茅草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