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文化润疆•非遗传承】新疆:非遗陈列馆(非遗工坊)嘉宾做客交通广播直播间
【文化润疆•非遗传承】新疆:非遗陈列馆(非遗工坊)嘉宾做客FM97.4交通广播直播间接受采访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自6月底开馆以来至今,累计接待游客500余人。8月22日,这个馆如期举办了自开馆以来的首次线下非遗项目展示(暨民族传统乐器马头琴展演)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8月28日,受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乌鲁木齐974交通广播)邀请,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非遗陈列馆(非遗工坊)6名嘉宾28日做客FM97.4《送你一朵小红花》节目。
【公益品牌栏目简介】 乌鲁木齐974交通广播《送你一朵小红花》节目简介:播出频率:FM97.4交通广播/播出时间:11:00—12:00/是一档公益类节目,本节目由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支持播出。节目倡导“快乐公益 人人可为”的主题。为公益慈善人士和社会团体搭建奉献爱心的平台,帮助生活急难人群,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环境。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节目,以善行改变社会,逐渐在全社会形成好人森林效应。
【新闻事件精彩回放】当日,《送你一朵小红花》节目带领各位小伙伴一起去看看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非遗陈列馆,也是咱们首府首家社区级非遗展示馆,直播间邀请到了乌鲁木齐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非遗陈列馆(非遗工坊)馆长许国平、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岚、马头琴非遗展演嘉宾代表银花及桑斯启、中国马头琴学会会员、昌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骨马头琴制做技艺项目传承人李克武等6位嘉宾。
公益品牌栏目:乌鲁木齐974交通广播《送你一朵小红花》节目主持人、记者徐丽
专访人物之一:许国平(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非遗陈列馆(非遗工坊)馆长/老兵公益服务队队长)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许国平馆长,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咱们非遗陈列馆的一些基本情况?
许国平馆长答:本馆位于沙依巴克区西环中路222号的古城北社区办公区内的新疆美术馆雕塑艺术委员会办公区二楼,隶属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展厅建筑面积100余平方米,拥有藏品1万余件(其中:民族民俗类藏品6千余件,其他藏品4千余件)。自6月8日布展,6月23日搬迁工作完成;6月28日举办第一场预备展览,29日举办第二场旨在回馈捐赠人的汇报展览;7月31日面向公众开放试开馆。
展区内设有“民族民俗文化展示区、”“农耕农具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三个基本展区和“红色藏品(国防教育)展区”等四个专题展区,揭示了咱们西北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等优秀文化特征,是新疆地区数千年来多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是目前八一地区民间藏家中规模最大、以新疆民俗文化为脉络的综合型家庭袖珍博物馆。秉承“珍视传统、保护传承”,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展演展示等为办馆宗旨,多角度、多层面真实地反映了新疆特色民俗风貌和民俗文化。
(1)“非遗”概念?
在这里,首先,借此机会和听众普及下一些基本的概念。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那么,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它的定义应该讲,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它们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这些非遗项目,既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2)本馆(本坊)筹建初衷
新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产区,有着特殊的地缘优势和厚重的本土文化特色及发展基因: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不胜数,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弥足珍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新疆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社区注意发挥地缘优势,坚持“一社区一品牌”要求,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深挖“巩宁古城厚重文脉”为契机,充分利用老一辈乌鲁木齐人曾使用过的老物件,用传统非遗类别的展品“教育人、感染人、影响人”。于2024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期间,在该社区两委班子大力支持下,共同打造的一所非盈利性质家庭式展区,也是辖区首家社区级非遗展示馆。陈列区虽然不大,分为民族服装服饰、模具、刺绣、剪纸、土陶器(瓷器)、铜器、石器等展角,集中展示了以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本土非遗为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采用展柜实物、图文展示、现场讲解、传承人展示等多种方式,比较直观的向游客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典型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厅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集创作、体验、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宣传教育、非遗展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民文明实践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场所。长期对公众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普及和推广宣传。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许馆长,据最新数据统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截止到2023年9月,乌鲁木齐地区先后以市政府名义公布了6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我市被列入市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70项(其中国家级3项,自治区级27项,市级40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73人(其中国家级2人,自治区级24人,市级47人)。全市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19家。)那么请问许国平馆长,能谈一谈您开馆的目的、意义?
馆长答: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辖区,是巩宁城遗址,也是迪化城的一个缩影,是老一辈乌鲁木齐人重要的人文根脉,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赋予了这里独特的人文魅力,她凝结着几代人的家乡情怀。总书记说,“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牢记历史,才能跨越前行。———那么,“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习近平的阐释,真切又温暖。
将非遗陈列馆落户于此,建设在巩宁古城遗址这个特殊的位置,可以说具有特殊的涵义:正是想依托这里厚重的人文根脉,重拾八一、乃至各族群众人对老迪化城的记忆,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沙依巴克区“巩宁古城复兴”计划添砖加瓦,助力文化润疆战略。旨在“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让老人来了“有回忆”,让新人来了“能叫好”。帮助人们“重温岁月变迁,唤醒城市记忆”。
旨在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非遗文化真正融入寻常百姓家,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品牌效应,达到“传承非遗文化魅力、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目标。该馆的建成,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和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相信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弘扬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本土新疆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博行业和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和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下一步工作思路?
馆长答:聚焦社区倡导的“历史之旅、研学之旅”文旅推广周主题活动、“我的古城我知道”、趣味网红打卡地宣传推介等线上线下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铸牢各族干部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知识。今后这里将可望成为社区特色党群活动的一个重要空间载体,也必将持续提升巩宁古城遗址及辖区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持续深化做好八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益事业,宣传首府沙依巴克区城市文化旅游品牌、讲好乌鲁木齐非遗故事发挥积极作用。
人民文艺为人民工作方针,在非遗普及方面,也是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群众,保护传承最终要走进群众。”近年来,我们期待:通过不断深挖非遗文化,积极探索“非遗+”模式,立足打造和不断擦亮“巩宁城”遗址文化特色品牌,紧紧围绕非遗保护“为了人民、保护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氛围,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八一”模式。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促进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强化区域性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利用,立足培育代表性的非遗旅游线路,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八一街道、走进巩宁古城遗址,感受“八一”魅力、认同社区“家园”的理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多年轻人心中扎根,在传承中发展,助力八一地区群众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后期工作中,还将继续依托本馆,适时邀请首府非遗传承人代表来到这里,将更多生动鲜活的非遗技艺持续呈现给社区居民,真正架起一道“民间艺人”与“普通群众”之间的“连心桥”(非遗技艺,在一定程度上,高度反映了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汉等多个民族大融合大发展大繁荣,可以说,通过传承不同民族的精粹文化,才能让优秀文化进一步弘扬,一定能真正唱响“各民族大团结”的主旋律。)
我们期待通过“探索非遗”沉浸式体验、“遇见非遗”观赏非遗项目展演、“多彩非遗”游园式“非遗文化巴扎”和“爱上非遗”综艺式非遗文化寻访节目等多个板块内容,旨在宣传展示沙依巴克区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还将常态化以国家非遗日、春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依托社区“老兵公益服务队”和有故事的“老兵”品牌,通过“非遗进居民小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军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包粽子、剪窗花、打月饼、中国书画、传统戏曲等民俗活动的举办,特邀非遗传承人与群众互动,精心设置非遗公开课程等等,届时欢迎居民踊跃参加,我们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接触到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城北社区焕发新的生机,持续沙依巴克故事,让辖区各族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零距离领略到中国非遗之美。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您还有没有想给观众说说的?
馆长答:两件事:
(1)最想说的心里话:感恩感谢。
过去的回忆都留在了过往的时光中,唯一留下和值得回望的便是留在记忆深处,不能忘怀的老物件在频频回望之余,一种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向一直勤劳朴素的生活在新疆大地的先辈们致敬,向19年来不离不弃、坚持不辍、矢志不渝、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无名英雄的人们致敬。
本馆筹建过程中,还得到了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党工委、古城北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岚及爱心企业新疆云鼎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刘宏先生、新疆收藏家协会居海林先生、新疆关爱老兵公益团队慕容虎啸先生、老兵公益志愿者和许多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并就民间非遗场馆的规范性要求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改进意见,使得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在此一并鸣谢!
(2)有个心愿
是我个人的心愿,也是全体非遗志愿者的心愿-----我们期待(远景和目标),通过3至5年时间的共同努力,致力于打造成为八一地区的一处新增的:家庭式品牌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学实践教育和旅行)基地、网红旅游打卡地等综合教育场所,成为辖区居民又一处具有观赏、体验、游览、休闲多功能的亲民、接地气的民俗文化旅游新景点,助力沙依巴克区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
非物质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需要承传与弘扬,它们都承载着我们的美好记忆,保护与传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有责任把它们一代一代地传承发扬下去!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展厅一定会深入人心,惠及民生,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这些历史的脉搏,传承这些文化的力量。
专访人物之二:傅诗棋(观众/学生家长)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接下来,我们通过电话连线方式,采访一位当天参观的一位观众(学生家长)傅诗棋
您是第一次去参观吗?通过什么渠道获知非遗陈列馆展演信息?
观众(学生家长)傅诗棋/答:
是的,我们是第一次去参观。刚好我们干休所里的以一位好邻居就是咱们许馆长老兵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是他告诉了我们陈列馆不仅收藏了很多老物件,还有老兵前辈的故事宣讲,更有非遗展览,我们就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参观了。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很多,这种展演类别的公益活动,与常规活动相比较,有哪些不同?能谈一谈您带孩子参观非遗陈列馆的感受吗?
观众(学生家长)傅诗棋/答:首先,此次展演活动的展品内容丰富,形式很多样,非常吸引我。最大的不同,是展馆背后的强大精神内核,这也是我很深的感受。虽然场地不是非常大,但通过馆长及志愿者几年不懈的努力,收藏上万件藏品,不光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基因和咱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粹,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辈和下一代孩子们在当今非常需要的精神滋养和文化传承。
在我以前的认知里,非遗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只能在博物馆或者电视上看到,但这次活动让我惊喜的发现,非遗就在我们身边,就渗透在我们的生活里,陈列馆让以前抽象化的非遗在我们面前具象起来,不仅如此,还通过当天小小蒙古族马头琴演奏者的盛装表演,让摆在陈列柜上的静物,生动活泼了起来。尤其让孩子们好好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
通过这次参观,我由衷敬佩以许馆长为代表的这样一群热衷于普及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公益人,就在我们身边诠释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使可以好好休息,为祖国奋斗了青春也应该好好休息的如今,依然有坚定的信念和壮志,不辞辛劳地呵护着展馆,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能够有机会接近非遗,带着孩子感受非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我和孩子们非常期待参加日后许馆长举办的更多展演活动!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作为学生家长,您在今后业余班选择方面,会不会优先考虑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诸如京剧戏曲、相声等等非遗技艺项目的业余培训吗?
观众(学生家长)傅诗棋/答:我会的。作为家长,我始终铭记一句话:“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当今社会孩子的教育,绝不仅仅关于学习成绩,更加要注重孩子的全面能力、智慧和素质的培养,尤其品德修养最为重要!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心力培养,是孩子们乃至咱们华夏子女文化自信的根与魂。我们必须传承下去,在上至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到社会各界的不断关注,社区领导的大力扶持,再到许许多多许馆长这样的前辈为此不懈努力,如果我的孩子们有幸能学习到非遗技艺,甚至未来可以接过接力棒薪火相传,我想那是我们的荣幸!
作为家长我还想多说一句: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打个比方:我整天拿着手机刷视频,却不断喊着孩子好好学习,或要传承传统文化,孩子会去做吗?会做好吗?所以,我平时有机会就会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传统文化,在所见所闻中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里的中国》每一期我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等等。
所以,非常感恩今天有幸受邀,有机会为许馆长的非遗陈列馆出一份绵薄之力,也希望能够感召更多的家长也来这里靠近非遗,感受非遗,传承非遗!谢谢大家。
专访人物之三:银花(原新疆蒙古师范学校团委书记、老兵公益文化志愿者)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对首场非遗展演活动的认识感受?
银花答:可能与我以前担任新疆蒙古师范学校团委书记的职业有关系吧!由于特别喜欢照相、画画、书法美术、剪纸工艺、服装设计、剪裁、缝纫等。2016年的元宵节时,认识了退役军人许国平——他当时担任老兵公益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从此开始有机会就参加了公益活动,一有时间就经常把孙子带上,每次收获都很大。
这次老兵公益有了属于公益人自己的博物馆,其中馆中馆----非遗馆里的展品,我就特别的喜欢,也对孙子教育很有帮助,学习民俗知识、传承红色基因,所以就来支持许馆长这个活动啦。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马头琴?
学习马头琴,是一件非常值得尝试的事情,不仅能够让孩子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而且可以丰富孩子的文化体验,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特别是能够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这是一种锻炼一下性格的磨练,更加是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更高的文化修养,希望他理解这是一种精神的陪伴,一种生活的品味,培养爱好。学会成长,学会坚持,学会吃苦,学会心静,学会放松心态,学会坚持梦想绝不二心,学会严谨。这是一种性格的磨练!更加是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的熏陶。
谢谢你们,给我们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好平台。
专访人物之四:桑斯启(乌鲁木齐市50中小学4年级4班学生、老兵公益文化志愿者、第一期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非遗展演嘉宾代表)
接下来,让我们请出当天在现场展演的小小演员桑斯启。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桑斯启同学,请问您当天参加第一次非遗馆的展演,紧张吗?
桑斯启答:不紧张。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今天,您为我们现场的观众、听众带来了一首什么样的乐曲呢?
桑斯启答:《红雁》
记者/主持人:太棒了!让我们再次给他的精彩表演给点鼓励的掌声!
专访人物之五:李克武(中国马头琴学会会员、昌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骨马头琴制做技艺项目传承人)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对于基层社区及民间社会力量主动参与马头琴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公益事业,您有什么看法?
李克武答:草原文化和马头琴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也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情感和智慧。同样,如今,它已走向了千家万户,走向了普通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中。
基层社区是群众文化最为宽广的舞台,最容易让普通民众所接受,可以说,社区的参与,一定能够让马头琴文化真正走进新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那么,像老兵公益这样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民间社会力量的加入,同样必然会给这个地区民族乐器的宣传带来积极的作用,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推广效应。让更多不同年龄段的群众,更直接了解和学习马骨马头琴。
如:后期还可以举办社区层面传统乐器表演类别的音乐会等活动,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各具特色的蒙古族马头琴等多元的文化。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您对他们的参与有哪些期待呢?
李克武答:首先,我希望更多的基层能够像这个古城北社区一样,将马头琴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作为基层群众文化的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做。希望基层和民间社会力量能够不断创新传承与推广的方式,结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趣味,让马头琴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样,也期待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大朋友、小朋友和社区干部群众群策群力,为我们传承人提供更加完善的推广方法和便民举措,让马骨马头琴更加深入人心,老少喜欢。
记者/主持人徐丽:感谢李克武。
专访人物之六:马岚(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代表)
记者/主持人徐丽/问?谈谈在基层开设非遗陈列馆,开展非遗工坊对于促进辖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现实意义和对文化润疆的认识?
马岚答:群众性文体活动在社区主要通过党群服务中心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体现出来,而非遗陈列馆恰恰是为群众文体活动提供了场所,非遗陈列馆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精神文明建设,三者相融合,三者从根本来说都对非遗的保护、传承和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非遗陈列馆对于促进辖区群众性文体活动现实意义在我社区目前来看,以前我们社区在组织主题党日的活动的时候我们得预约别的场地,而今年的八月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纪念日,7月31日在成列馆举办了开馆仪式,参加得志愿者多达50多人。自6月份非遗成列管开始筹备以来前来我社区咨询,参观的组织就数不胜数,峰值在暑期和开学季,参观总人数不到一个达到了300多人,于此同时今年来参加社会实践的中小学生就比往年增加了30%,可以说破下了近年来参观人员的历史记录。非遗陈列馆不仅培养了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讲解能力,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8月15日,非遗陈列馆主办了“开学第一课暨第四期老兵故事会”国防教育公开课堂。参加得小朋友在现场发表了感言,以前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得文物,现在在现实就能看到,同时活动中有老兵现场讲述当年的故事,激发起了孩子得爱国之情。通过非遗陈列馆我们招募了大量的志愿者,让志愿者参加到志愿服务队中。陈列馆中的民族民俗类藏品和红色藏品,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得老物件,而是祖辈留下的“活化石”,它不仅是历史得见证者,也是在传递着历史发展的过程,通过非遗陈列馆的教育功能,可以培养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些资源不仅能够让公众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
习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治疆方略中,文化润疆排行第三,我个人对文化润疆工作的认识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润疆工作在社区工作中主要是通过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中开展落实,社区通过组织每个时间节点的活动,例如:元旦、端午节、中秋节邀请我们辖区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来,提升居民对我们祖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进行传承。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助力社区文化建设,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感;
二是文化润疆工作在社区工作中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例如陈列馆中的藏品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一个历史,参加活动的各族同胞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好生活,非遗陈列馆中陈列着各个民族的非遗物品,我们通过文化润疆工作可以帮助居民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内部的凝聚和和谐发展。通过开展文化润疆工作,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强社区居民的共同认同感;
三是文化润疆,就是用中华文化精神滋润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在思想上从根本上认识到,感知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骄傲、革命文化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国在共产的领导下才有了现在美好生活,让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自信地做既有中国脸、又有中国味、还有中国心、更有中国魂的中国人。
记者/主持人徐丽:感谢马书记!
马岚答:主持人客气了,应该感谢您作为非遗的爱心使者为大家默默无闻的付出,感谢观众和听众朋友们对非遗馆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也欢迎大家经常来我们社区做客!(文:本文根据《送你一朵小红花》栏目专访录音编辑整理/图:老兵公益服务队/非遗陈列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