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田彬聊文学八十六之《读者也需要“修养”》(358)
【文仙雅阁】微摄·摄影号
总第4772期
读者也需要“修养”
文/田彬
《西线轶事》是徐怀中写的反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小说,小说中有这么一段叙述:
一号首长见两个女电话兵淋得全身透湿,缩着身子,他取过一个军用水壶说:“冻惨了吧?来,一人喝一口,这是‘气死茅台’——习水大曲。”
在整篇小说中,这是极不显眼,也无足轻重的几句。但一号首长无意说的“这是‘气死茅台’——习水大曲”这一句话,竟震动了贵州茅台酒乡,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堂堂的茅台酒什么时候被习水大曲气死过?经过讨论,酒厂领导决定派生产科长星夜北上,直奔北京,找刊登这篇小说的《人民文学》评理。这位生产科长来到《人民文学》编辑部,向一位负责小说稿件的女同志转达了茅台酒厂的抗议,要求“平反昭雪”,发表更正声明——习水大曲从来没有气死过茅台。那位女同志听了真是啼笑皆非。她耐心地告诉他说,文学作品不是新闻报道,《人民文学》不登商业广告,小说是可以虚构的,一号首长也不真有其人,而且“气死茅台”只是他说的一句玩笑话……。但是不管女同志如何解释,也是白费口舌。每天一上班,这位生产科长就来到编辑部,展开了一场无期限的“静坐”斗争……,最后,作者徐怀中只得妥协让步,答应在单行本中删去这句话。
“气死茅台”引起的这场风波是喜剧性的。但对于文学欣赏来说,则是带有“悲剧性”的。作家苦心经营出来的作品,为什么有些读者却不但不识佳妙,而且还产生种种曲解和误会呢?这是由于这些读者在鉴赏文艺作品时,缺乏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特别是他们不懂得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往往把文学作品中的全部内容,乃至一个人物,一个数字,都以生活真实这把尺子去度量,以至闹出许多“按图索骥”、“对号入座”的笑话。我们有些朋友看了一些小说电影后,不是也要去峨眉山寻仙,到少林寺学艺,甚至想将来漂洋过海到“基度山”去找财富吗?这说明,普及文艺理论的基本常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简介】
田彬,1950年生,内蒙古武川县人,中共党员,文学一级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6年12月参加工作,入职内蒙古水利厅驻清水河水利专业队,1969年调武川县广播站当编辑,1973年调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当专业记者,198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历任内蒙古广播电视报主编、内蒙古广播电视厅办公室副主任、内蒙古广播电视厅文艺部副主任、内蒙古日报社经营管理处处长、内蒙古日报社新闻研究所所长、内蒙古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正处级)、机关事务中心主任兼内蒙古小环球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老干处处长等职。2000年调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
作品来源:田彬先生微信公众号《疯长的茅草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