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动物素描(25)黄鼠狼丨田彬(535)
【文仙雅阁】微摄·摄影号
总第4947期
动物素描(25)
黄鼠狼
田 彬
黄鼠狼,其实是一个外号。它的学名叫黄鼬,也有人叫它黄皮子、黄二大爷。叫得最多的是黄大仙。古代,中国有五大仙,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鼠)。这五大仙家各有来历,今天只说黄大仙的来龙去脉。
黄鼠狼成了黄大仙,是因为它们昼㐲夜出,白天从来不露面,夜里神出鬼没,人们觉得非常神秘。它们的视力很差,寻找食物和探测周围环境时,都要把身子直立起来,像人一样行走,人们感到诡异,认为它们成了人精。最主要一点,它们身上长着一对臭腺,必要时会喷出一种雾状物体。这种物体叫丁酸醇,有毒。动物吸收后会神经麻醉,产生幻觉。会神神叨叨,胡言乱语。许多人吸了这种气体,神经错乱,并把自已当作上帝配到人间的仙灵,还给人看病,用牙齿咬人。因此,人们认为黄大仙附了身。几千年传下来,黄鼠狼就慢慢演变成了黄大仙。
说起黄鼠狼,有人说是害人的妖孽,有人说是慈悲的大仙,毁誉参半,众说不一。
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模样:身体细长,柔软艳。皮毛棕黄相间。眼睛明亮锐利,闪烁着细碎的狡猾。小巧的嘴巴和尖尖的耳朵,更增加了一份别样的精灵。看这妖相,可知人们对它的印象。
黄鼠狼生活在广大乡村田园。白天藏在窝里或草丛里安然睡觉,每当夜暮降临,便悄然出动了,如同无声的闪电,快速而敏捷地在原野乱窜。它们善于捕捉猎物,抓鼠逮兔,偷袭鸟巢,不论昆虫、蛇竄都是它们口中的美食。它们碰到大型对手,也毫不畏惧,凭着自己灵活和勇敢会把对手降服。紧要关头,它们会从体内释放出臭气,令对手昏迷死亡。老鼠、免子,对草场和农业生产破坏极大,黄鼠狼一年可吃掉1000多只老鼠,200一300只兔子,还消灭大量毒蛇。在这方面,它们为减少农民损失,保持生态平衡,的确功不可没。
黄鼠狼在野外找不到食物,也经常窜入农家宅院,偷鸡摸狗,侵吃鹅鸭.。凡有生命,都是它们袭击的对象。羊的体形比较大,它们便对着羊的肛门吹气,一会儿便会致其昏厥瘫痪。老百姓无可奈何,对它们恨之入骨。
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既然老百姓对黄鼠狼恨之入骨,可打开网络和动物世界的书籍,却到处是给黄鼠狼歌功颂德的文章,多数是黄鼠狼用仙术救百姓于水火。什么《农妇与黄鼠狼》《书生与黄鼠狼》《樵夫与黄鼠狼"…….其中,有一个叫桑树的农民,在野外遇了只受伤的黄鼠狼,他认真撫伤,精心护理,黄鼠狼脱险而归。桑树家贫,吃穿困难,更无法谈婚论嫁。这一天,忽然有一个老头领着个漂亮的女儿要在桑树家投宿,桑树只得躲到马棚去居住。老人非常感动,就把女儿嫁给了桑树。入洞房第二天,桑树的院子突然变成了亭台楼阁的花园。原来这个老头就是那个被桑树拯救的黄鼠狼,它是来报答桑树救命之恩的。
查阅了一些书籍,为黄鼠狼歌功颂的原因如下:黄鼠狼在民间很神秘,有幻化之术,人们把生活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就和它们联系了起来。笫二,黄鼠狼可能做出一些对人类有利的事情,比如有了黄鼠狼,蛇虫、鼠类和兔子等危害农家的动物就纷纷搬家,人们将这种现象也理解为黄鼠狼避邪报恩。另外通过长期实战,人们逐步萌发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就把黄1鼠狼的作用无限神化和扩大。不过,有一个人对神化黄鼠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是唐代大诗人韩愈。他进京赶考,正为盘缠发愁,突然发现一只黄鼠狼在自家坟地打洞,他发现挖出的土堆里有许多铜钱,细一数,足够进京享用。他考取了功名,做了大官,非常感谢黄鼠狼,认为它指点迷津,就写了许多文章赞扬黄鼠狼。.其中《倏闪杂鼯鼬》最为出名。因为它是朝庭大员,影响力很大。所以黄大仙就越来越出名了。
实事求是,黄鼠狼本身也是有价值的动物。它们的皮毛质地顺滑,素有软黄金之称。专门为上流社会做高档衣服,一件真正的裘皮大衣,可卖到人民币三万元之多,黄鼠狼的尾毛更值钱,挺拔而富有弹性,制作高档毛笔是首选材料。平时所说的“狼毫”就是黄鼠狼的尾毛做的,当下,一支“狼毫”可值人民一万元。黄鼠狼的肉也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治愈痔疮肛瘘,解毒温肾。对心脏病、风湿病也有特别疗效。
黄鼠狼,有的言好,有的讨厌。这很正常,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认认识也不会一样。其实,动物和人一样,总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要说它好时就吹到天上,成了大仙,也不要说它臭名昭著,就一纹不值,成了妖孽。对人对动物,都要一分为二,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绝不能以点代面,以偏盖全。
【作者简介】
田彬,1950年生,内蒙古武川县人,中共党员,文学一级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6年12月参加工作,入职内蒙古水利厅驻清水河水利专业队,1969年调武川县广播站当编辑,1973年调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当专业记者,198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历任内蒙古广播电视报主编、内蒙古广播电视厅办公室副主任、内蒙古广播电视厅文艺部副主任、内蒙古日报社经营管理处处长、内蒙古日报社新闻研究所所长、内蒙古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正处级)、机关事务中心主任兼内蒙古小环球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老干处处长等职。2000年调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
作品来源:作者供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