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芬兰游记(3)
前往西贝柳斯的出生地海门琳娜。
海门琳娜(Hämeenlinna)是南芬兰省的首都,距离赫尔辛基98公里。城市的名字源自于坐落在该城市的中世纪建筑海门城堡。也是曾经的军事重镇。很多芬兰名人都跟海门琳娜有很深的渊源。比如著名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就出生成长在海门琳娜。
西贝柳斯的出生地。
让·西贝柳斯(1865—1957),芬兰作曲家;1865年12月8日出生在芬兰海门林纳(Hämeenlinna),西贝柳斯9岁起学习钢琴,14岁学小提琴,并自学作曲,后参加业余室内乐团,他曾希望成为一位小提琴演奏家,而非作曲家。
他的妻子也是他音乐的伙伴。
西贝柳斯1885年进入赫尔辛基大学法律系,不久转入音乐学院,随韦格利乌斯(Martin Wegelius)学习,1889年毕业;这年他的弦乐四重奏公演,得到好评;1889年赴柏林,随贝克尔(Albert Becker)继续学习作曲,次年至维也纳,师从卡尔·戈德马克(Carl Goldmark)深造。1891年回到赫尔辛基,写下了和声交响曲《库勒沃》,1892年首演,受到热烈欢迎;此后他致力于创作。1893年执教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
1897年,芬兰政府肯定了他的成就,开始为他提供津贴,使他能够专心作曲;1900年,他的《芬兰颂》首演,大大激起了芬兰人的爱国思想;1904年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受到来自国外的许多邀请,到各地巡回演出;同年定居赫尔辛基近郊耶尔文佩的艾诺拉别墅(Villa Ainola, Järvenpää);1914年访问美国,接受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回国后过着隐居生活,但仍从事创作;1929年起停止创作。
1957年9月20日逝世于耶尔文佩,享年92岁;西贝柳斯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的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芬兰和世界的公认,被认为是19世纪民族派浪漫主义音乐最后的代表人物,为芬兰音乐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
先生也即兴在钢琴上弹奏了一段。
先生在留言簿上签名。
儿子也在留言簿上签名。
这本留言簿我翻了翻,上面很少有中国人的留言签名。
我们一家三口的名字写在留言簿上还挺激动的。
给先生拍一张。
海门琳娜城堡。
城堡里有很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留下的珍贵照片和实物。
西贝柳斯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整个设计很别致现代很有艺术的氛围。
电梯上的标志有盲文。
这里好像在开一个小型会议。
芬兰的城市都非常的美丽,我非常的喜欢这里。
在西贝柳斯纪念馆的墙上,看到了硕大的一个中国的铜锣。
馆内的听音乐人。
三角钢琴旁边的先生。
每到一个地方,教堂是我必游览的。太喜欢宗教文化。
前往阿依诺那。
“阿依诺拉”位于距赫尔辛基30多公里处的图苏拉湖畔,是芬兰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的故居。这里的环境宁静秀美,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西贝柳斯的好朋友、著名建筑师拉尔斯专门为他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设计了一幢木制别墅。1904年,西贝柳斯搬到这个以妻子阿依诺命字命名的“阿依诺拉”乡间别墅隐居,潜心从事创作。这位天才的作曲家喜欢在“阿依诺拉”的林间小路上散步,并不时拿出铅笔和空白五线谱纸记下脑中的灵感。他还喜欢在木楼的阳台上构思,来回踱度打腹稿,一旦胸有成竹,便回到工作室将乐曲一气呵成。他在这里一直居住到他的去世。
西贝柳斯家的入口处,也挂了一个中国的铜锣。
这是一队来参观的小学生,当他们看我在拍摄时,就停住了脚步在等待,我感慨芬兰的教育。
西贝柳斯与他夫人的墓碑。
当年他们的老照片。
这里风景如画。
返回赫尔辛基。
明天要离开芬兰了,儿子还想去芬兰堡,上岛是不可能了,太晚了,坐船走一趟吧。
冰凉的海风吹在脸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芬兰,一个难以忘怀的美丽的国度。一个热情友好的国家。
要返回大北京了。
还是代码共享航班。
北京T3航站楼,我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