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中国最好的摄影时代来临
人,是时代的细节。摄影,是细节与时代之间互为的证明——
时代用看不见的手雕琢着细节,赋予摄影者独特的个人体验;而摄影者,用一帧帧照片铭刻细节,将这种个人体验转化为时代共同的观看,共有的经验和共赴的命运。
当一个人选择了摄影作为自我书写的方式,那么,他所做的,就不是仅对现实世界进行客观记录,而是将现实世界予以最大个人化——在拍摄现实的同时,抽离现实,让现实成为另外的独立之物。
因为,最重要、最真实的现实并非眼见之物,而是眼见之物与内心反应之间的关系。摄影,说到底,就是表达这一关系的过程。
在预计2014年全球将产生4000亿张照片的背景下,这一精深幽微的过程,已经快捷化为一个简单的摁钮动作。
所谓读图时代,并非以图片呈现的数量、频率和规模来定义,而是以话语权更集中在图片上来定义的。也就是说:当个体拍摄成为随时随地、司空见惯的行为时,这个行为只是一个现象,社会解读的话语权结构发生重大、深刻的变化才是现象背后的重点。
这是一场真正的“逆袭”:全民狂欢的“读图时代”终结了摄影的“英雄时代”,而且,恰恰在影像获得了空前权力的时刻。
这或许有些讽刺,但确是摄影造化如此:时代与个人之间,这一纸互为的证明,不再是一枚终身成就的勋章,而是一道只身犯险的隘口,只有通过这个隘口,即先成为一个“人”,才能成为别的什么。这意味着,在一个功能型的消费社会,在一个影像泛滥的年代,如果一个人坚持选择“摄影家”作为他的身份识别,那么,他最需要坚持的,就是他作为一个人的精神向度和高度;以及这两个维度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时,如何让照片真的成为“一种关系”的证明。
我以为,这是摄影在当代最深刻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