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要让万里茶道的故事在新时代继续传扬(朗诵视频)
要让万里茶道的故事在新时代继续传扬
作者/孙树恒
一、万里茶道”所承载的历史人文信息凸显了重要的文化价值
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中国通往世界的丝绸之路衰落后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1.3万公里,纵贯中蒙俄,是历史上跨越陆地距离最长的商贸通道。内蒙古是万里茶道的中转起点,居于万里茶道经济带的核心区位,见证了万里茶道开通、发展、鼎盛、衰落的全部历史。充分发挥古万里茶道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形成颇具特色的内蒙古万里茶道文化产业带。
致力于研究这条茶道、出版过史学作品《茶叶之路》的著名作家邓九刚老师说。“万里茶道有丰富历史意义和动人故事,我们想依托万里茶道驿站的体验空间,把万里茶道文化收集起来,把其中的感人故事讲出去。”邓九刚曾自费考察过这条商道,行程6万多公里,足迹遍布中蒙俄沿途古道遗存。他说,当年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的驼夫和商人,跋涉在万里茶道上,载着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和布帛前往蒙古高原和俄罗斯,又将不计其数的皮张、牲畜和西伯利亚地区特产运往中国内地。
万里茶道不仅促进了中蒙俄之间的茶叶贸易,更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茶叶作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满足了蒙古国和俄罗斯游牧民对茶叶、丝织品、日用品的需求,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广大产茶地区的种植业和加工业,以及运输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万里茶道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不同国家的商人、驼夫和手工艺人在这条商道上相遇,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技艺,促进了文化的多元融合。这种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沿途地区的文化生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万里茶道的起源与内蒙古的关联
经查内蒙古地区在万里茶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但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 乌兰察布、锡林郭勒这几个盟市,包括召庙、 清真寺、 商号、旧街区、 驿站、 古民居等34处,
一是万里茶道的兴起,源于中国清代多伦会盟的深远影响。据史料记载,1691年,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后,在多伦诺尔(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召集了漠北喀尔喀蒙古各部及漠南蒙古49旗,解决了蒙古内部的团结问题,也促进了中原与蒙古的经济贸易往来。正是这次会盟后,蒙古王公向康熙请求放宽中原与蒙古的贸易限制,准许更多中原商人旅蒙贸易,从而催生了万里茶道。过去称多伦诺尔,经济繁荣,商业店铺、手工业作坊、会馆、庙宇、民居错落有致,被誉为“南接中华福,北接蒙古财”的“漠南商埠”。在多伦县城北,有一片规模宏大的寺庙群,名为汇宗寺。在汇宗寺大殿后有一块“康熙会盟碑”,碑文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铭刻,上书“我国家承天顺人,统一寰宇,薄海内外,悉宾悉臣”。多伦县的山西会馆不仅是晋商结社、集会、议事之处,还是他们的娱乐场所。
二是归化城(呼和浩特)作为当时蒙古高原的政治中心,许多旅蒙商将总部设在归化城内使其成为了万里茶道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货物中转站,留下了大量万里茶道遗存。现在三大商号之一大盛魁原址已成为钱币博物馆,新址开了大盛魁博物馆;元盛德商号遗址已经归个人所有,天义德商号已经无存。至于大召、席力图召依旧佛光普照。
三是二连浩特也是万里茶道上的节点城市,位于市区东北的伊林驿站遗址,作为“张库大道”上的重要站点之一,是万里茶道上的关键中转站。这座驿站不仅为商旅提供暂息、食宿、补给、换乘等服务,还见证了无数驼队和马帮的繁荣景象。今天,伊林驿站遗址及其博物馆,成为了研究古代驿站制度、草原盐文化及历史沿革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内,从出土的瓷罐、柳编桶装茶叶到铜制水壶、鎏金木碗等文物,无不诉说着昔日商贸的繁华。如今有残存的房基和围墙,有两口当时使用的水井,保存完好,至今周边牧民还在使用。
四是隆盛庄古镇。隆盛庄古镇位于乌兰察布市,是万里茶道进入内蒙古的第一个节点城镇。古镇内保存完好的古商铺、古民居多达40余处,每处都青砖筒瓦、斗拱相连,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张家大院作为商业鼎盛时期的代表建筑,其古朴雅趣的砖雕、木雕,展现了当时的营造技艺和审美情趣。。
持续300多年的万里茶道为中蒙俄留下大量文化遗产,例如包头市五当召、美岱召、阿拉善盟定远营古城、卓资山古城、阿巴嘎旗的洪格尔苏木古城、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塔本陶海古城、喀喇沁旗的王爷府镇古城、乌达区的乌兰淖尔古城、乌拉特前旗的西山嘴古城,这些文化遗产是记录万里茶道的重要物证。
万里茶道内蒙古段遗址,是这段辉煌历史的重要见证。从伊林驿站的繁忙景象到归化城的商贸繁荣,再到隆盛庄古镇的古朴风貌,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让万里茶道遗产“活”起来
一是文化产业开发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当前,文化产业开发尚未与万里茶道经济带形成有效链接,产业的创意化、特色化不够突出,导致发展动力不足。同时,各万里茶道遗址在展示与布局上相似度较高,容易使游客产生视觉疲劳,降低旅游吸引力。因此,内蒙古需深入挖掘万里茶道文化的独特内涵,创新文旅产品开发,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形象,以提升旅游吸引力。
二是遗址衔接有限且形式松散。各景区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宣传上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旅游品牌和成熟的旅游线路。
三是缺少科技赋能。有时一个遗址就是一个土堆,一片荒地。背后包含怎样的历史文化信息,专家明白,但普通人未必清楚。因此,增强可视性,让文物“活”起来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必由之路。比如应用声光电的方法、3D全息影像技术、二维码扫描的方法等高科技手段,用丰富的图像和生动的文字把遗址蕴含的古代风貌、精彩故事以及深层的中华民族思想精髓通俗易懂地传达给群众。如敦煌莫高窟已经建立起数字展示中心,游客可通过球幕电影等身临其境地观看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获取信息量大增。这样既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游客参观体验品质,又缓解了洞窟压力,减少了游客参观给珍贵而又脆弱的壁画彩塑带来的潜在威胁,缓解了莫高窟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四是资源整合任重道远。沿线文化旅游资源虽丰富,但整体呈现廊道型分布特点,资源整合难度较大。一定要配建展示设施,否则人们无法通过文化遗产了解过去,具体到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的展示,要让万里茶道文明具体化,通过具体文物讲故事。比如,万里茶道沿线博物馆可联合起来,互借文物,推出不同主题的文物展览,不仅在国内展示,而且到万里茶道沿线国家甚至全世界去巡展。
五是推动资源共享,构建统一的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开展重走万里茶道体验活动,以提升整体旅游体验。如在2022年开展的作者“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 之万里茶道系列活动。今年3月26日至31日在满洲里市隆重举行,一场跨越中俄万里茶道研学游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来自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赤塔及中国北京等地的4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研学游活动。由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的“寻迹万里茶道 情系三国友谊”中俄蒙自驾之旅5月19日在呼伦贝尔市发车。来自国内7省、市的35名自驾爱好者,15台自驾组成的车队途径中俄蒙三国沿线城市,沿途将欣赏美丽的风景,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 4月20日,“游包头老城 寻古今茶道”包头市首个大型驼队巡游活动在包头金街举办,跟随巡游的驼队,沉浸式品味包头文化,追溯万里茶道。 随着万里茶道各层次合作的不断深化,人文交流在推动文化产业带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关注和支持万里茶道文化产业带的发展。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是中蒙俄三国知名民间交流品牌和重要民间合作平台,具有广泛国际影响。自2012年以来,该会议相继在内蒙古二连浩特、福建武夷山、江西铅山、山西平遥、内蒙古多伦等地成功举办。大会不仅将促进三国地方贸易、文化交流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将为经济、基础设施联通、旅游等诸多领域的更密切合作创造机遇。为新时期进一步实现中、蒙、俄乃至中欧沿线国家文化上的交流互鉴、经济互联互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中蒙两国是山水相依的好邻居、好朋友,今年恰好是中蒙两国建交75周年,借此契机,进一步落实去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会议上两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蒙古国政府关于深化旅游合作的协议》,深化中蒙跨境旅游合作走深走实,协同推进《边境旅游专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尽快落地,联合联盟单位开展“三湖之约”跨境自驾踏查活动,积极推动旅游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把这条大环线打造成世界最美自驾旅游线路。持续做好“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青少年旅游夏令营活动,把友谊的种子植根两国青少年。
三是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推进万里茶道申遗进程;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持续推进文物建筑修缮计划,完善文物保护数据库。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出一批以打响北疆文化为主题的文物新展览、文博新节目,着力在文物考古发掘角度、文物研究阐释深度、文物活化利用广度上下功夫,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是强化文化共同体意识。确保万里茶道沿线的各个地区、国家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定期举办文化交流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形成稳固的合作基础。推动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利用各自的文化特色,共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
五是依托增长极理论,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以呼和浩特市圈内的核心遗址大盛魁文创园为先锋,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促进其快速发展,形成文化产业增长极。同时以核心遗址为支撑,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构建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整个文化产业带的繁荣。
五、推动“文化数字万里茶道”建设。
一是通过新媒体平台,采用“旅游直播+文化讲解+特产带货”等方式,扩大文化影响力,拓展万里茶道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
二是挖掘特色历史资源。通过挖掘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万里茶道故事。
三是2023年11月中蒙俄代表在皖共谋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联合申遗倡议。该倡议提出,万里茶道沿线国家、城市将成立“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合开展资源调查、保护修缮、考古研究、保护立法、规划编制、环境整治等工作。加快推进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与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联盟已囊括万里茶道中国段全部9省(自治区)的30个重要节点城市。
五是发展万里茶道文化产业带具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积极服务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依托“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平台,高质量推进“万里茶道”文化和旅游发展,开发跨境旅游自驾线路,开展中俄蒙青少年交流互访活动、“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自驾车穿越活动…推动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让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永续保存、活化利用、造福更多民众,让万里茶道的故事在新时代继续传扬。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