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金融作家|杨满沧:天若有情应老
文/杨满沧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
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
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宋·晏殊《喜迁莺·花不尽》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花”和“柳”通常是用来表达情感的意象,“花”既能表现美好的时光,也能表达哀伤的生命。“柳”与“留”同音,主要用来表达送别、惜别和挽留之意。北宋晏殊的这阕《喜迁莺》,温婉中蕴含着离愁别绪,感情真挚却不酸楚悲凉,其中有劝说朋友之意,也有自我安慰之思。花开花落,柳枝春密秋枯,年复一年无穷尽。这一大自然的规律与人的青春不同,诗人奉劝朋友们要看淡功名利禄,珍惜知己之间的感情。
“觥船”是指船的形状像容积很大的盛酒器,“棹”是和桨一样的划船工具。唐代杜牧有《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饮尽樽中所有的酒,不负青春,这是青年杜牧的放浪时光,犹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人生转眼成空,知音更稀少。上苍如果有感情的话,也会像我们一样慢慢老去的。
“天若有情应老”句,出自唐代“诗鬼”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诗:“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汉时明月伴随铜人走出宫门,流落他乡。每当回忆起往日的君主,铜人也不禁潸然泪下。通往咸阳的古道边上,枯衰的兰草萋萋,在风沙中为送客远行。面对大自然和人世间的兴亡,上天如果讲感情,也会因悲伤而老去。携带出长安城的承露盘,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凄凉。长安渐渐远去,渭水的波浪声也越来越小。“铜人”尚如此,人何以堪?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感叹,情感浓郁,除被晏殊借用外,北宋诗人石延年曾对以“月如无恨月常圆”之联句,真是绝妙!天有情,月无恨,这是理想人间。此联语一出,惊动四座,被南宋诗人高文虎记载在《蓼花洲闲录》中。此外,1949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以一首豪迈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揭示出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
“天若有情”和“月如无恨”皆是留存在人心灵深处的美好寄托。天人感应、敬天畏地的朴素哲学思想早已深入古代先民的精神世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刍狗是用干草等扎成的狗的样子。先哲老子说,天地没有情感偏好,对万物一视同仁。这是无情,也是最公正的有情表现。春夏给予万物滋养,让其繁荣,并不是因为喜爱这两个季节。秋冬摧落万物,使其萧条,也并不是因为憎恨它们。万事万物的兴衰自有其自然规律,谁也难以逃脱。
细思极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也有着不同的命运,但最后都走向死亡的终点。在时间面前,大家都是公平的。但是,人类社会是有感情偏好和私欲杂念的,人性等复杂因素造成许多个体命运的差异和不公平。故此,“天若有情应老”是虚妄的,天不会老去,易老的却是人类自己。
“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在送别朋友的酒宴上,晏殊既劝朋友,又是夫子自道。
晏殊出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自幼聪明好学,七岁能写文章,江南按抚张知白于景德元年(1004年)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朝廷。第二年,十四岁的晏殊与进士一千余人一同参加殿试,气定神闲,下笔如有神,很快完成答卷,受到宋真宗嘉赏,赐同进士出身。两天后进行诗、赋、论考试时,晏殊拿到考卷后,立即举手上奏主考官高声曰:“这一类试题我以前做过,我再答对其他考生不公平,请再出别的试题来考我。”晏殊的真诚与才华受到宋真宗的由衷赞赏,授其为秘书省正字,留在秘阁读书。宋仁宗即位后,晏殊为仁宗讲课,官至枢密副使。后因得罪刘太后被贬,出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晏殊在此地大兴学校,培育人才。仁宗亲政后,晏殊受到重用,官拜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庆历四年(1044年)秋,因撰修仁宗亲生母亲李宸妃墓志铭等事,晏殊遭谏臣孙甫、蔡襄弹劾,以工部尚书出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相继知陈州和许州等地。
晏殊一生,交友持重,仕途总体上很顺畅,位高权重人缘好,被后人称为“太平宰相”,在文学上成绩斐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佳句广为流传。小儿子晏几道的词比他更是多情柔美。“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父子在古典文学史上称为“二晏”。
名利最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晏殊有着宰相的身份,享受着优渥富贵的生活,在当时北宋文学圈里举足轻重,名利兼得,他在奉劝别人看淡功名时,不免让人觉得有种居高临下之感,而他内心却常有一种对人生的幻灭感。天若有情易老,人若有情易悲。天地不仁,公正无私,不会老去,总在俯视着人间万物生灵,消融尽千古风流人物。故此,我们要清醒地看待名与利,保持敬畏天地、恪守大道之初心,方得圆满人生。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理事。管理学博士,资深金融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