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小散文】白银山情思丨田彬(501)
【文仙雅阁】微摄·摄影号
总第4913期
小散文
白银山情思
田彬
凡是伟大的作为,总不会被人忘记。总有一些时刻,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后人的前行之路。
毛泽东时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不仅镌刻着革命的辉煌,更孕育了一场绿色革命一一植树造林。其壮丽的篇章,至今在祖国大地上熠熠生辉。
而我,有幸在今天采蘑菇的旅行中,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凉城县白银山亲眼见证了这一伟大现实,亲自感受到了那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余温。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温柔地洒在了蜿蜒的公路上。我们驱车攀爬着白银山,心里满是对未知旅程的期待。随着车轮,一条盘山公路曲折而上,引领着我们深入了这片神秘的土地。
行进间,我被四周的景色深深震撼了。高耸的针叶松,挺拔的落叶林,柔美的杨柳,坚韧的白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綠色海洋。汽车几乎都是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把我们长时间地淹没进了透着凉气的氧巴之中,我们的五脏六腑享受着侵润的氧气。从树缝里照下的阳光,斑驳陆离,一直扫射着我们的头顶,使我们进入了梦幻般的地境。各类小鸟对我们鸣叫,欢欣鼓舞地展翅飞舞,又把我们从梦幻中喚醒。我们期望着快点冲上山顶。汽车虽然速度很快,但莽莽无边的森林总是捉弄着我们,刚见到一片开阔的阳光,还没来及睁眼看看峰回路转的美妙景色,车辆就又钻进了潮湿阴暗的森林。那棵棵树杆,粗壮笔直,排列有序,车轮飞过,像有几万个运动员追着车轮飞奔。这穿不出的林海,记彔着几十年来凉城人民用汗水浇灌岀来的绿色奇迹。
这样的奇迹,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经过数十年艰苦不懈的努力,凉城人民以不挣一分钱的义务劳动,用一锹一铲,一点一滴血汗绘制出的绿色蓝图。
在那个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凉城人民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号召,三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这些树木,是那个贪穷时代人民精神风貌的像征。
行走在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音,仿佛看到了那些衣衫破烂的可怜农民,肩抗锹镐,手提水桶,一步一步丈量着这片土地,把汗水洒滿每寸土地的艰难创业情景,他们的故事虽然没有被人广泛传颂,却如这森林一般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毛泽东时代的植树造林,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而是一次精神洗礼。它教会我们,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白银山的綠色丰碑,将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这个丰碑提醒我们,只要我们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就没有不成功的事业。我们望着眼前的美景,切切记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24.9.27日上午于凉城
【作者简介】
田彬,1950年生,内蒙古武川县人,中共党员,文学一级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6年12月参加工作,入职内蒙古水利厅驻清水河水利专业队,1969年调武川县广播站当编辑,1973年调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当专业记者,198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历任内蒙古广播电视报主编、内蒙古广播电视厅办公室副主任、内蒙古广播电视厅文艺部副主任、内蒙古日报社经营管理处处长、内蒙古日报社新闻研究所所长、内蒙古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正处级)、机关事务中心主任兼内蒙古小环球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老干处处长等职。2000年调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
作品来源:作者供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