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冬天里的有机“棚绿”
十一年前,中原媒体称赞郭亮是“郑州先觉者体验安全菜”。他辞职开办“大草帽农场”。销售模式是标准的点对点直销,国际行业术语叫CSA,就是类似国外流行的一种直接连接农场主与消费者的直销俱乐部。缴纳一定会费后,每周可得到品种和数量不等的新鲜蔬菜。送货时间、地点、菜品、费用等由双方商定。
三年前,中原媒体跟踪报道郭亮,留下了以下的对话:
"我们和鸟儿、虫子分食,所以本质上赚得不多,赚到的部分就是自家吃的部分,我做这个,就是想看看有机农场这事成不成。"
郭亮喝了一口柠檬水,继续说道:"中国目前正在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面都要不可避免的用到工业化的元素,具有工业化的特征,而我们现在搞的有机农业,相当于又回到过去的传统农业,比如种子,比如施肥,比如除虫,更多的是用了一些传统的方法,这与工业化的现代社会是相悖的,工业化社会的手段又和我们一些传统的甚至可以说是原始的手段相悖。所以,有机农业很难大规模推行。
"这一结论,是我经过这5年的实践,对这么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的深入认识,或者说更准确的认识。"郭亮强调道。
有机农业真的不可能大规模发展吗?心中被这个结论微微刺痛了一下,我们已经把"以蚯蚓堆肥为主的厨余垃圾减量方案"作为未来的努力方向,以后还想着产业化,大规模处理厨余垃圾,而蚯蚓堆肥的卖点就是可以发展有机农业和屋顶绿化。
"这个可以作为个人的兴趣爱好",郭亮缓缓一笑。
三年后的今天,试验还在进行!
阳光灿烂的冬天,在位于黄河滩上的16号有机蔬菜的大棚里,我们邂逅了这个从仰韶文化故里走出来的“大草帽有机农场”的斗士。
己是满头银发的他,说起自己的探索追求依然是壮心不己,健谈如虹。他早己从新冠疫情的打击和郑州720水灾等等多次的磨难中走了出来。这位黄河的硬汉子在现代农业科学的道路上孤勇前行,目光如矩,不得不令人由衷的赞叹:
郭亮,好样的!
一个用青春搏明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