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我告诉你,2024年6月上映的全国首部生态题材纪录电影《生命线》,彰显的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呈现的均为大美中国、亮丽北疆的洪阔辽远和壮美,那么你就一定会被深深吸引,并追问导演何人?
此时,我总想骄傲地竖起大拇指,夸赞这个足足比我小20岁的乌兰察布老乡,年轻的中共党员,文旅策划者、红色文化研究者,影视编剧、导演:就是他,青年才俊陈阳!
陈阳现任内蒙古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内蒙古乌兰新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内蒙古自治区青联常委、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会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内蒙古社会组织总会副会长、乌兰察布北京商会副会长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阳还是“热土”文创品牌的创始人。包括这部生态题材纪录电影《生命线》,还有此前的纪录电影《影像中的珍贵记忆》,其实都是“热土”系列作品。
年轻有为的陈阳涉猎广泛,其实已有不俗的成果:2013-2014年,联合呼和浩特日报社创立《草原好声音》大赛,任现场导演,选送优秀青年演员参加cctv7春晚,并获得cctv7合作伙伴特别贡献奖;2016-2018年,执导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乌兰夫系列剧、纪录电影《热土-影像中的珍贵记忆》、五集纪录片《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诞生记》,分别在央视播出;2020年,纪录电影《岁月在这》入围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18届中国电影学院奖。
陈阳的探索之旅从未停歇。纪录电影《生命线》刚刚在全国上映,几乎同时,他又开始策划执导新的影视作品,比如纪录电影《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美丽的草原神州的家》《集宁战役》《毛泽东号》《我的乌兰牧骑》,又如中国武术系列策划《我来自中国》等。
二
艺无止境。陈阳自2019开始,身兼数职,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还是主题曲《我的热土》词作者,他用整整四年时间,全身心投入到这部生态题材纪录电影《生命线》的摄制之中。陈阳的专业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无疑为影片注入了灵魂与血脉。
《生命线》由内蒙古乌兰新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中共呼伦贝尔委员会宣传部倾情打造,思想性强、艺术性高、主题鲜明是其最大特点。影片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部署,生动反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突出北疆文化特色与内蒙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文明,面向全球展现中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生命线》片名本身颇有张力,用艺术视角诠释生态文明理念、展现内蒙古生态文明新气象,可谓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形象化表达、生动化展开、具体化落实。影片用真实的纪录,讲述中国故事,讲述内蒙古故事,讲述扎根祖国北疆奋斗者的生命故事。每一个剧中人物都在平凡的岗位做着不平凡的自己,彰显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用不少专家的话说,《生命线》叙事逻辑严丝合缝,充分发挥了纪录电影的优势,完全恪守电影拍摄的规律和要求,是比电视纪录片冲击力更强的好影片;《生命线》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是来自生活但又艺术呈现生活的好影片;《生命线》形式和内容相统一,主题和艺术表达相贯通,人文故事与自然风景相交融,用一个个普通人的经历,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人故事,是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以小切口折射大时代的力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的好影片。 《生命线》的音乐同样特色鲜明,当长调、呼麦、马头琴的旋律渐渐响起,古老而独特的音乐元素交织成一幅动人心弦的天籁音画,观众不知不觉间开始沉浸在壮美北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中,沉浸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沉淀和时代脉动中。这部纪录电影给予大家的,除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视觉和听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生命线》总制片人邢文先生在首映式上引述的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道出了影片主创团队的共同心声。正是邢文、陈阳等核心成员的精心策划和资源整合,正是摄制组所有人员的团结协作和攻坚克难,确保了全国首部生态题材纪录电影《生命线》的顺利制作,成就了“热土”系列影片的横空出世。
三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就在影片《生命线》首映仪式的高光时刻,《生命线》同名文创书籍发布。本书年内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它不仅是对电影故事的再次延伸,更是一种别样的文化体验。 《生命线》文创书籍精心策划,它将内蒙古的壮丽风景、感人故事与优美诗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旨在向世界讲述北疆的故事、中国的故事。书中不仅展现了内蒙古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作为一本展现和宣传内蒙古的伴手好礼,《生命线》文创书籍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心灵的旅行,更是对内蒙古深厚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陈阳导演自信满满地说,《生命线》文创书籍的出版发行,无疑将为推广内蒙古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发挥重要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内蒙古的自然之美、文化之深和人民之情。 诚哉斯言,信哉斯言!陈阳正年轻,他的事业正年轻。纪录电影《生命线》及其文创书籍已经和正在呈现的,不正是一种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吗?!
2024年7月21日
王利俊,笔名伊梦,网名沙打旺,男,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汉语言文学本科、经济学研究生学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能融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德育工作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立德树人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内蒙古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科社学会理事、内蒙古法学会理事、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工委)宣讲团成员、内蒙古国学研究会特邀演讲嘉宾;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内蒙古日报等特约通讯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党建思政、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有专著《感动中国的十位成功父母》1部和合著《时尚50年》《21世纪财富转移》等10余部,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课题1项、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1项,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5项。系列理论文章和专稿在实践、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建设教育、内蒙古日报、光明网、新华网等刊发。系内蒙古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研究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等。
有大量诗歌、散文(散文诗)、随笔等文学作品在乌兰察布日报、呼和浩特晚报(日报)、乌海日报、山丹、草原、这一代、少年文艺(上海)、内蒙古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创文网、华人头条、草原客户端、新华号、微摄等发表获奖。报告文学作品收录于《手足情》《塞北热土》《内蒙古改革家风采录》《中国北鏖战》等书。个人文学成果和事迹入选《内蒙古作家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