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田彬聊文学八十一之《审美的“仁”“智”差异》(342)
【文仙雅阁】微摄·摄影号
总第4756期
审美的“仁”“智”差异
文/田彬
鲁迅的《祝福》是一篇揭露封建礼教残酷迫害我国劳动妇女的优秀作品。某地放映《祝福》这部越剧片时,大多数观众无不被袁雪芬、金采凤精湛艺术表演所感动,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中受到反封建的深刻教育。但也有的观众一边看一边 议论,竟然处处用封建迷信的观点理解作品的情节。在她们看来,祥林嫂第二个丈夫的死,是由于她再嫁时哭闹喜堂以致撞破额头的不吉利行为造成的。而儿子阿毛被狼叼走也是祥林嫂再嫁的报应。显然,他们的理解与鲁迅先生、影片编导和广大观众的认识是大相径庭的。这件事说明了文艺鉴赏由于欣赏者主观条件的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审美认识往往会有明显的正误、文野和高低之分。
这种审美鉴赏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民族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在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阶层的欣赏者中,由于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生活经验、知识修养、审美趣味等不同,也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审美差异。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喜爱壮美,有的追求柔美,有的陶醉于华丽之美,有的倾心于素朴之美。同是小说,有的爱长篇、有的嗜短章;有的爱读惊险故事,有的欣赏凡人小事。正如鲁迅所说的,人们看《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即使是对《红楼梦》中的同一个人物林黛玉,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这说明,对艺术的欣赏,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差异是很大的。而且,即使是同一个欣赏者,随着年岁的增长,思想认识的发展,文化修养的提高,也会逐渐改变自己的欣赏趣味和要求。甚至在同一时期里,由于处境、心情的不同,在审美要求上也会有所变化。
当然,我们承认欣赏的个性差异,不能片面地予以夸大,以致否认欣赏的客观标准。象上面提到的,观看《祥林嫂》的人所产生的差异,只能说明他们思想水平和欣赏能力的低下,决不能因此而抹煞《祝福》杰出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田彬,1950年生,内蒙古武川县人,中共党员,文学一级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6年12月参加工作,入职内蒙古水利厅驻清水河水利专业队,1969年调武川县广播站当编辑,1973年调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当专业记者,198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历任内蒙古广播电视报主编、内蒙古广播电视厅办公室副主任、内蒙古广播电视厅文艺部副主任、内蒙古日报社经营管理处处长、内蒙古日报社新闻研究所所长、内蒙古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正处级)、机关事务中心主任兼内蒙古小环球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老干处处长等职。2000年调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
作品来源:田彬先生微信公众号《疯长的茅草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