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田彬聊文学八十之《欣赏文学作品是双向的艺术活动》(336)
【文仙雅阁】微摄·摄影号
总第4750期
欣赏文学作品是双向的艺术活动
文/田彬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并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作品的影响,而是主动地、积极地通过自己的头脑去认识形象,所以文学欣赏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艺术再创作活动。汉乐府中有首叙事诗《陌上桑》,诗里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少女罗敷。它不象有些作品,公式化地描写美女的“柳眉”、“凤眼”、“皓齿”、“朱唇”,而是淋漓尽致描写了看到她的人的种种反应: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路上的行人见了罗敷,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担子,忘情地摸着胡须啧啧称赞;青年人看到罗敷的美貌,下意识地脱下了帽子,整理着包头发的纱巾,简直到了不知所措的程度;耕田的农夫看见她,忘记了耕种,呆呆地出神;锄地的百姓看见她,忘记了锄地,一个劲地顾盼。回家以后,有的比较罗敷,陡然觉得妻子丑陋,有的因为在妻子面前夸奖罗敷,引起妻子的怨怒。罗敷的容貌究竟怎样漂亮呢?诗人未写一字。这位诗人是非常高明的,他相信读者懂得文学鉴赏的规律,他不是把所有内容“和盘托出”,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中,留给欣赏者以“再创造”的广阔天地,让欣赏者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翅膀,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理想去想象罗敷的美。在文学鉴赏过程中,读者并不是被作家牵着鼻子在一条狭窄的胡同里走,而是被一个高明的导游引入一个优美的胜境,去尽情地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读者在感受作品艺术形象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把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与自己经历过体验过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丰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就是艺术欣赏中的双向活动。
文学欣赏中的这种双向活动不是随意产生的,它的产生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这两个方面的制约。客观条件是文学作品,即欣赏对象,主观条件是欣赏者的艺术修养。如果文学作品非常低劣,不能引起读者的欣赏情趣,也就根本谈不上积极的欣赏。如果欣赏者缺乏起码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趣味,再好的艺术品展现在他面前,也只能是“对牛弹琴”。这充分说明了欣赏者主观条件的重要性。另外,文学欣赏的双向性受着欣赏对象即文学作品的制约,读者只能对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形象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充”,而不能牛头不对马嘴地凭空杜撰和随意遐想。《陌上桑》中的罗敷写的是中国古代美女的形象。如果有人把她想象成头戴“简爱帽”、脚着高跟鞋、袒胸露背的时髦外国女郎,那就不伦不类了。在文学欣赏中,作品中艺术形象本身的客观性和欣赏者欣赏活动的主观性,大体是一致的。
【作者简介】
田彬,1950年生,内蒙古武川县人,中共党员,文学一级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6年12月参加工作,入职内蒙古水利厅驻清水河水利专业队,1969年调武川县广播站当编辑,1973年调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当专业记者,198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历任内蒙古广播电视报主编、内蒙古广播电视厅办公室副主任、内蒙古广播电视厅文艺部副主任、内蒙古日报社经营管理处处长、内蒙古日报社新闻研究所所长、内蒙古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正处级)、机关事务中心主任兼内蒙古小环球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老干处处长等职。2000年调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
作品来源:田彬先生微信公众号《疯长的茅草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