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系列网络主题活动走进老区盐池重温红色故事
8月14日,“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系列网络媒体探访活动走进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各位媒体记者还参观了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和三五九旅窑洞遗址。此次探访深入了解了三五九旅在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打盐的历史,通过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探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
盐池县位于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交界地带,是宁夏唯一坚持到全国解放的革命根据地,历经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这片红色沃土见证了三五九旅战士们的英勇奋斗。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盐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直接关系到边区军民的生存和战斗力。三五九旅的战士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来到盐池,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打盐大生产运动。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物资需求,还为支援前线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1937年8月,中共中央国民经济部发出了“大家到盐池驮盐去”的号召。1940年,边区政府确定了“以军队生产为主,盐民产盐为辅”的方针。1941年秋,三五九旅四支队响应号召,来到盐池打盐自救,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提高盐的产量,这些食盐在当时发挥了重大作用。1942年,该方针调整为“盐民产盐为主,部队产盐为辅”,盐不仅用于换取急需物资,还有效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
1942年冬,三五九旅四支队进行了短暂休整,次年春天开赴延安南泥湾。如今,盐池遗留下来的175孔窑洞,成为见证三五九旅辉煌业绩的历史遗迹。 三五九旅窑洞遗址当年,为了不打扰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在靠近盐场不远处修筑了175孔窑洞作为居住地。这些窑洞不仅成为他们艰苦生活的栖身之所,也见证了三五九旅官兵辛勤打盐的丰功伟绩。他们赤脚“抢盐”的故事至今仍在盐池广为流传,成为革命精神的重要象征。 盐池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小演员所展示的当年三五九旅的战士“抢盐”的故事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三五九旅窑洞遗址静静矗立,仿佛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这些遗址不仅是革命岁月的见证,更是铭刻在盐池人民心中的红色记忆。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到1943年,盐池运出的食盐约达12.5亿公斤。这些池盐不仅满足了陕甘宁边区的需求,还为边区换来了急需的各类物资。盐池生产的食盐在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活跃边区经济贸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盐池县盛产的天然盐不仅颗粒大,品质纯净,为盐中上佳,且富含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且会使菜品更加鲜香。 盐池县盐田中大颗粒盐如今,盐池、定边等三边地区正充分利用并发挥盐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盐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例如,盐湖养殖青蟹、南美白对虾,以及提取盐湖中的硝、镁等元素进行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未来,这些地区将致力于打造一批资源互补、产业融合、科技融通、技术领先的绿色产业集群,努力推动盐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摄影】祁学斌
【编辑】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