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散文】华顶风光|朱守平(301)
【文仙雅阁】微摄·摄影号
总第4715期
散文 华顶风光
浙江朱守平
2003年夏,非典横流,国人都少有出门。我与妻子却赴老家天台,游览了赤城、石梁、华顶。华顶一宿两天,所见所闻所思非常,特以文记之。
当时公交半停,我俩就雇摩托车,从石梁到达华顶,时值上午九点。景区不见游人,旅店生意清淡。我们投宿一私人宾馆。放下行李,简单梳洗,便出门游玩。
到华顶山旅游,首当观赏云景杜鹃。惜当时花期已过,却还有数枝鲜艳。红妆绿袂,隔空招手,令人倍感温馨,倍觉多情。想必仙子怜悯老乡,到此不易,特意为我等再留几天。循石径,步入鹃林。但见古木参天,曲干抽枝,皮透苍劲,色现生机。虽经历百千年,饱受雨雪霜,依然神采奕奕,丰姿绰绰。时下叶呈鹅黄,瓣染粉红,蕊蕴清香,质本无邪。似迟暮佳人,葆无限韵味,教人留恋,不禁轻抚。理当合影,支三脚架自拍。
鹃林的附近,便有茶园,是闻名天下的“天台云雾茶”产地。但见茶圃层叠,嫩叶丛生。乱石垒坎,脊土填基,孕育出一望无垠的绿色财富。叹造化之神功,山民之辛劳。惜当时疫情严重,人工不见,唯茶圣陆羽独守。几分寂寞,几多寒酸。我俩上前致意,身鞠三躬。茶圣慷慨,邀我们采撷。这真喜出望外,连声道谢,连忙动手。指捋新毫,景醉老神。晓露沾衣香湿,清风引袖爽鲜。只片刻,便一袋装满。带回临海,精工细制,慢慢品尝。再次致谢,再次流连,返回旅店午餐。
午餐果然丰盛。老板娘为我俩猪肉炖笋干,青菜炒粉丝。米饭啤酒,大开胃口。饭后歇息。
下午访问药师庵。为何要去此处,说来话长。华顶两侧的深山密林中曾有七十二茅篷(即禅庙),其中以药师庵最大。当年先父务农,常去离家七里的洋头洪村干活。某天傍晚回家,在“万松径”遇药师庵僧人,请替其担行李,看在钱分上,我父爽快答应。用过简单晚餐,随即动身。此处到药师庵远六十华里,路远岭陡,艰辛不言而喻。第二天下午,我父才回家,我等才知此事。当时年幼无感,直到自己也成家立业,才深叹为人父之不易,先前岁月之辛酸。今日到此,焉可不访。
我们按老板娘指点的方向前往。一路杉林似海,雪瀑如喧。古道有野花引路,苍穹现山雀呼朋。清涧叮咚曲咏,烈日隐约光遮。真人间福地,域外桃源。凭缘而至,得趣便返。忽眼前开阔,茅舍墙围。上前一瞧,果然药师庵。堂匾犹在,佛徒无存。中庭草长,西厢牛住。厨房灶塌,莲座苔生。曾经文革动乱,见多不怪。但悲叹,休抱怨。且返吧。愿来日蓬荜重辉,僧人再聚。
晚餐如意。对明月,漫品云雾茶。倚竹椅,遥听蟋蟀歌。且歇息,明早还得登拜经台赏日。
转天五更,我俩饮过热茶,便持杖携机起身,沿公路上行。华顶山拜经台,海拔1098米,驻有海军雷达部队,故有公路直通。一路晓风瑟瑟,雾气茫茫。万簌寂无声,千山姿有韵。沿途芳草如茵,野花似绣。幽香扑鼻,露水盈叶。野牧黄牛昂首侧耳,问远客何来。西斜皎月明眸清光,祝旅途平安。不时驻足摄影,不时居高眺远。终于来到拜经台入口处,部队哨兵以疫情原故,不让我俩进入。客随主便,何须多语。转身离去,另选观赏点。见一废弃水塔,旁有扶梯,即攀登等待。
东方一抹嫣红,转瞬万朵彩霞。旭日喷薄,光芒灿烂。山河倾刻生色,村庄随即升炊。雄鹰展翅远旅,云海腾浪推舟。对此良辰美景,忘怀名缰利锁。 梦圆矣,且归吧。
乘公交下山,转长途返临。到家已黄昏,欲洗澡解困,不意鞋解袜脱,滚出条一指粗的蚂蟥,吸饱了血,正作好梦。我想应是清晨过芳草地时,它趁虚而入的吧。恰心舒,不追究,便拾起,抛出窗外,凭其自生自灭。
韶华易逝,风光难再。且将见闻撰述成章,与四方分享。
附:
【作者简介】
朱守平,笔名临雨。男,浙江天台县人,现居临海市。1946年生,退休教师。《中国远山文学网》副总编辑,《大中华诗词论坛》特邀佳宾,《菜根谭文学院》版主,《西南凤凰诗社》入驻诗人,《桃花源文轩》平台签约作家,《作家天地文学苑》特邀作家,《莺燕呜春艺术大舞台》签约诗人。
来源:作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