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新疆之十:东疆丝路篇
吐鲁番
吐鲁番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也是中国地势最低(-154.31米)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交河故城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至14世纪由于战略位置重要,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
坎儿井
坎儿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人们利用井渠技术,逐渐发展成了坎儿井。坎儿井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它自伊朗传入中国,也有人认为是中国传去伊朗,还有观点认为中伊各有独立的创建发展历史。坎儿井在中国新疆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坎儿井是一种在干旱地区使用的地下水利工程,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将地下水引出地表进行灌溉。坎儿井的构造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个主要部分。
苏公塔
苏公塔位于吐鲁番市东郊2公里处的葡萄乡木纳尔村,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二世为纪念和表彰其父,清朝吐鲁番王府第一代郡王、大清辅国公、参赞大臣额敏和卓的功绩而修建的。苏公塔为类圆柱形塔,耸立于清真寺前右隅。它造型别致,塔身与广州光塔相似,可能修建时有所借鉴。塔体自下逐渐向上收分,收分很大,愈上愈加紧缩,以浑圆顶益收结,顶上有塔刹。苏公塔是木材奇缺的吐鲁番维吾尔族建筑大师们创造的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艺术珍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郡王府
吐鲁番郡王府据史科考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其主人额敏和卓是吐鲁番维吾尔族的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追随、归顺满清政府,协助清政府击败准噶尔叛军、大小和卓叛乱维护祖国统一,功勋卓著。为此得道乾隆的褒奖敇封为‘吐鲁番郡王’并“世袭罔替”。
火焰山
火焰山是一个东西走向的山脉,其主峰青龙嘴的海拔为831.7米。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之一,夏季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7.8℃,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2.3℃。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45千米火焰山中段木头沟河谷西岸的悬崖上。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高昌回鹘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这里曾经是高昌王的王家寺院。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
葡萄沟
因盛产葡萄而得名。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布依鲁克”,意思是“长着又多又好葡萄的地方”。南北朝时,吐鲁番已成为重要的葡萄种植产地。从洋海古墓出土的一根葡萄藤考证,当地种植葡萄的历史在3000年以上。葡萄沟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是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南坡前出带中的一个褶皱,区内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9000余名维吾尔、回、汉等农民。布依鲁克河(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火焰山形成反差。
带着爱 拍摄美 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