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使用右上角扫一扫功能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打开页面后,点击右上角三个点选择分享到朋友圈
关闭

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举报

    上传凭证
    最多5张
    提交

    “桑皮纸上杏花开”活动的价值和意义|56位各族青少年用非遗桑皮纸画杏花

    桑皮纸上的中国画传承 2025年04月06日 热度127274

    “魅力伊宁· 和美杏乡”

    第十四届新疆•伊犁杏花文化旅游季

    4月2日在伊宁县开幕

    56位各族青少年

    在祥和杏园杏花树下

    用非遗桑皮纸画杏花

    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现春到伊宁的美好景象


    非遗传承、民族团结、文旅融合、艺术创新及青少年教育……


            1. 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桑皮纸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通过让青少年在桑皮纸上创作,不仅延续了传统造纸工艺的生命力,还赋予其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例如,新疆墨玉县布达村通过标准化生产、短视频传播、文创开发等方式,使桑皮纸从“农家小院”走向全国展览舞台,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载体。

           活动中将桑皮纸与杏花主题结合,呼应了“桑皮纸上的中国画”“桑皮纸上的儿童画”等品牌实践,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融合,如新疆国画院多年探索的桑皮纸书画创作经验,证明了其在工笔、写意等技法上的独特表现力。


           2. 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认同

           组织各民族青少年共同参与,以杏花为媒介、桑皮纸为载体,通过绘画互动深化对中华文化的共同认知。伊宁县56位各民族学生身着汉服,在祥和杏园写字作画、体验非遗,增强了文化归属感。杏花作为自然符号,与桑皮纸的“古朴厚重”形成视觉与文化的双重共鸣,强化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纽带。


            3. 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杏花盛景与非遗体验的结合,契合“沉浸式旅游”趋势。例如,墨玉县布达村、鄯善县三个桥村,打造的“桑皮纸文化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带动村民增收;托克逊县、伊宁县、鄯善县、焉杏花节,旅游消费大幅提升,展现了“花经济”的潜力。此类活动通过吸引游客参与创作、购买文创产品,形成“可带走的文化记忆”,促进地方经济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4. 青少年美育与创造力培养

           在杏花树下进行创意写生,符合“创意性写生教学”理念,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与艺术表达力。例如,伊宁县各族青少年在桑皮纸上写杏花、画杏花,学生们通过自由创作展现对家乡的热爱,提升了绘画兴趣与自信。桑皮纸的独特肌理与杏花的自然美感相结合,为青少年提供了跨媒介艺术实践的机会,培养其审美素养与创新思维。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活动将传统节气(迎春)、非遗技艺(桑皮纸)、自然景观(杏花)三者融合,形成“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境。类似鞍山市的剪纸活动,通过传统工艺传递新春祝福,此类实践使传统文化更贴近现代生活,增强其传播力。十几年来,新疆润疆国画院(原新疆国画院)以桑皮纸为载体,举办数十场国内外大型书画展览,表明非遗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能有效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助力“文化润疆”战略。


            结语

            “桑皮纸上杏花开”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实践,更是非遗活化、民族团结、乡村振兴与美育创新的综合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以文化为纽带,连接历史与当下、传统与创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生动范例。

           以此为起点,国画院创意策划系列活动:

    桑皮纸上杏花开、桑皮纸上桃花开、桑皮纸上梨花开、桑皮纸上新梅花开、桑皮纸上苹果花开、桑皮纸上石榴花开……以纸为媒,以花为材,描绘天山南北春光好,传递人间四月芳菲尽,展现新疆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