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露节气,忽然想起诗经里的著名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如果换作现代汉语,大意就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这首名为蒹葭的国风诗,一度被认为是古人借白露之伤,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看作是一首情歌,意在传达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我用刚刚学来的AI模型生成技术,以蒹葭与白露为意象,让文心一言人工智能帮我作图,便有了本文文前两幅AI图。
抬头看到办公室墙上悬挂的一幅油画小品,这还是原同事赵晶老师送给我的,俨然北国小城的落雪图。我家里还有一幅她的油画作品,那是她根据我的一幅克什克腾蛤蟆坝摄影作品绘制的,色调与画面整体有机契合,延续着她作为中央美院高材生的天赋异禀,乃至一贯的笃定与执着。
遗憾的是赵晶老师今年因家庭之故从学校辞职,远去西安到另一所大学就教。我在为学校因此失去一位优秀专业教师惋惜之余,更为她从此解除夫妻两地分居之苦而高兴和庆贺。那天在校园里邂逅回校办理护照手续的赵老师,匆匆的话别中祝福她万事顺意,并希望早日看到她更多的优秀作品。
白露已至,天气微凉。遥想我们生活中多少远去的背影,都不曾留住岁月的日历和时光的脚步,而秋风秋雨中的聚散、离合与回忆,注定成为一种无可回避的常态。既如此,笑语盈盈谈过往,欢歌琅琅话未来,便最自然不过。
我再次把自己这样的一种想法告诉AI,特别强调秋色秋韵的画面中,要留下一位知性丽人渐去渐远的背影。还好,AI基本理解了我的意图,其构图与意境也是我比较满意的。
王利俊,笔名伊梦,网名沙打旺,男,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汉语言文学本科、经济学研究生学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能融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德育工作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立德树人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内蒙古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科社学会理事、内蒙古法学会理事、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工委)宣讲团成员、内蒙古国学研究会特邀演讲嘉宾;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内蒙古日报等特约通讯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党建思政、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有专著《感动中国的十位成功父母》1部和合著《时尚50年》《21世纪财富转移》等10余部,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课题1项、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1项,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5项。系列理论文章和专稿在实践、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建设教育、内蒙古日报、光明网、新华网等刊发。系内蒙古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研究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等。
有大量诗歌、散文(散文诗)、随笔等文学作品在乌兰察布日报、呼和浩特晚报(日报)、乌海日报、山丹、草原、这一代、少年文艺(上海)、内蒙古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创文网、华人头条、草原客户端、新华号、微摄等发表获奖。报告文学作品收录于《手足情》《塞北热土》《内蒙古改革家风采录》《中国北鏖战》等书。个人文学成果和事迹入选《内蒙古作家大辞典》。